驰田矿卡满载着百余吨矿石稳健穿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矿区,迅捷安高端消防车搭载智能调度系统疾驰在救援一线,三环汽车生产的精密传动轴随着中欧班列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十堰造”专用车及零部件正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
作为中国商用车之都,十堰正以十年磨一剑的韧性,将专用车千亿级产业集群从蓝图变为现实。从传统制造到智能网联,从单一车型到千亿集群,每一次转型,都镌刻着我市专用车产业跃升的坚定足迹。
创新引领打造“十堰样本”
走进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械臂挥舞、激光切割机火花四溅,随着智能化生产线全速运转,一辆辆 CT150KD四轴双平衡构型矿卡走下生产线,整装待发。
作为国内非公路宽体矿用自卸车行业领军企业,驰田汽车自主研发的“驰田金钢”系列产品,凭借“贯通式整体焊接平衡悬架系统”等核心技术,成为国产替代进口的标杆。
“这款矿卡凭借多项核心专利的应用,获得了客户广泛认可,今年订单总额预计将突破10亿元。”驰田汽车技术总监闫伟伟介绍,CT150KD型矿卡搭载“双平衡悬架系统”和“动态载荷分配体系”两项核心专利,使核心部件更换时间缩短60%,轮胎使用寿命延长40%。同时,还解决了传统矿卡承载能力不足、维护效率低等行业痛点,产品总承载量提升至150吨以上,驾驶舒适性提升35%。
驰田汽车2002年成立,经过20多年发展,该公司现年产销工程自卸车、挂车及非公路宽体矿卡2万台,年产值15亿元。驰田公司知识产权主管胡艳介绍,近三年,公司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研发人员人均专利产出提升20%,形成“研发—保护—转化”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驰田汽车累计拥有专利1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20件,
PCT国际专利3件。得益于专利技术应用带来的强大驱动力,该公司生产的各类自卸车及挂车已通过多项国际认证,产品远销10余个国家和地区。
龙头企业的高歌猛进,激活了整条产业链。在驰田工厂半径5公里范围内,集聚着30余家配套企业,东风商用车提供定制化底盘,先锋模具研发特种钢材,恒融实业供应液压系统……
“过去需要从沿海企业采购的关键部件,现在在家门口就能配齐。”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整专协同”模式,让我市专用车产业形成“底盘—上装—零部件”的闭环生态,本地配套率超75%。
政策赋能激活创新引擎
到2027年,全市力争新增专用车企业30家、进规企业3家、亿元以上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单项冠军企业15家,专用车产量达15万辆……1月12日,我市印发《十堰市专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打造千亿级专用车产业集群发展目标。
其中,围绕产品场景化、材料轻量化、能源电动化、制造智能化,提升优势产品产业链、附加值、竞争力,塑造区域性高端品牌,打造全国一流的高端专用车基地。做强车机一体化救援车辆,构建消防车、清障车、应急指挥车等场景化产品矩阵,提供智能化、无人化应急救援系统解决方案,打造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巩固军车品牌,拓展军转民、民参军品类,打造全国一流的特种装备基地。
此外,我市加快筹建国家级专用车检测中心,破解企业“送检难”痛点,预计每年可为行业降本超1亿元。
政策红利始终与产业变革同频共振,也为产业集群发展注入强心剂。
5月10日,在湖北一专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加班加点生产。“目前赶制的订单主要是全国终端市场垃圾清运订单,其中小型垃圾转运车主要针对能下地库的垃圾转运。”该公司总经理余雄利介绍。
作为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该公司立足于差异化市场、专注细分领域,拥有各类专用车公告496个。今年,该公司对环卫车辆电控和液压系统进行了一系列升级,采用压力继电器和光电感应开关,防止车辆运行时压力过载造成对箱体的损害,通过密封装置和防泄漏装置,还能确保污水不外流。
余雄利说,随着这项技术成功应用,一季度该公司完成工业产值4.17亿元,同比增长92.7%。
协同发力提升发展效能
作为全国汽车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集群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市依托雄厚的商用车优势,不断扩大专用车产业规模。
5月9日,由迅捷安应急装备科技(湖北)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19台高端消防车集中发车,交付客户。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治文介绍,此次向西南地区客户交付的6吨水罐消防车,采用东风底盘技术和全铝合金框架结构设计,产品性能优于、高于同行业产品。
“该批次消防车的模块化程度非常高,车辆使用寿命更长,存储空间更大,大大提高了消防救援的效率。”张治文说。
在湖北三环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能够自由出入地下车库的自卸车正在加紧赶制。目前,常见的地库限高标准为2.2米,常规自卸车无法进入。该公司针对地下室作业场景专门设计的新车型,既不浪费货箱承载能力,又为顺利通行留有余量,受到市场欢迎。
在新能源领域,三环汽车布局重、中、轻、微系列49款新能源商用车,续航里程300公里至400公里,适用于港口、物料运输、消防等场景。目前,由该公司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物流装配平台,已运用到煤炭、钢铁等行业。
当前,我市围绕定制化、高端化、差异化发展方向,把握“专车专用、一车多能、多车一景”市场需求,纯电、氢能、油气多线路并行,智能网联一体推进,主攻细分领域,专供高附加值,抢攻海外市场,完善供应链体系、打通创新链堵点、提升产业链效能,努力将专用车打造成十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专用车资质企业56家,年均生产10万辆,能生产自卸、厢式、罐式、起重举升、仓栅、特种结构(含消防救援)等六大类3162个专用车产品,形成以自卸车、随车起重为主,油田车、应急清障车等多元化产品并存的专用车产业格局。
从手工敲出新中国第一辆军用越野车,到无人驾驶商用车驶向全球。十堰的车轮,从未停止转动;创新的基因,始终奔腾向前。(记者 孟建锦)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