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4日),参加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全球嘉宾,沿着“数字教育体验路线”,沉浸式感受湖北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来看报道。
AI遇见基础教育 创新萌芽全面成长
记者 方宇航:在这个3000平方米的未来学习中心内,一场跨学科的探索正在进行。神龙小学的学生受“祝融号”启发,正用AI技术打造“火星救援车”。
戴上VR设备“登陆火星”,通过智能体分析火星地貌,用3D打印机制作火星车模型……在武汉的小学校里,知识的获取进化成了沉浸式、创造性的探索之旅。
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湖畔校区学生 杨俊彦:为我们火星救援车进行智驾升级,(可以)大胆创新,进步还是非常快速的。
让数字技术赋予“教”与“学”,许多小学还创新设立“学分银行”和“五育评价系统”,教育评价更关注综合素质。
科大讯飞教育教研中心区域教研一部总监 王笛:和学校打造了AI运动的小站,及时采集到学生的(训练)数据,AI可以给孩子开出运动处方,精准地为每一个孩子提供运动建议。
纳米比亚教育与文化部执行长 杰拉德·诺曼·弗里斯: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可以关怀到每一个孩子,湖北在未来教育这方面做得很好。
数字场景驱动 高校教学革新
记者 张君妍:我现在就在武汉大学了,今天现场对湖北高等教育数字化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在现场能亲自演奏的编钟,鱼缸里的智能仿真鱼、能互动的天问机器人等成果,吸引了不少嘉宾观看体验。
武汉大学湖北珞珈实验室工程师 但俊:小天机器人它主要汇聚于导航应用、机器人无人智慧化导航,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了人与机器人的交互。
推动AI+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湖北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制造、医学、艺术等学科领域,以场景驱动教学变革。武汉理工大学打造“数据驾驶舱”、武汉音乐学院创新“沉浸式演奏教学体验”等,目前,66所本科高校开设48个数字技术相关专业,构建起从技能型到研究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伊朗科技部副部长 阿布法兹勒·瓦赫迪:湖北的大学在人工智能系统方面都非常活跃,大多数项目已经落地并在工业界运用。
职教遇到AI “数字工匠”紧密对接现代产业
以数字技术推动职业教育转型。湖北还在探索运用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开展技能培训。
记者 艾思航:这是外宾刚刚点赞的直播间,现在只需三分钟扫描建模,AI数字人就可以完美复刻我的表情语言动作,进行线上直播。还可以线上变装,甚至能实时翻译成八国语言,进行五场直播带货,一人即团队,省时又省力。
从AI数字人直播间到跨境电商课堂,再到覆盖多国的产教融合数字化基地,湖北职业教育正以数字技术紧密对接现代产业,重构产业人才基因链。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蒋兴鹏:一方面和东湖高新区的企业深度地合作,我们学校也和他一起来填补空白,为印尼培养了470多名懂4G、5G的通信工程师。近几年来,几十个国家有相应的一些合作。
巴西职业教育副部长 马塞洛·布雷加尼奥利:中国职业教育的数字场景建设,打破了传统教育边界,对发展中国家产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构建终身教育网络 支撑全民教育
记者 肖雅雯:在湖北开放大学,眼下最流行的无人机“飞”进了老年群体的课堂,仅需要一台模拟操作手柄、一台显示器,加上专业教师的指导,老年学员们也能轻松掌握无人机的操作方法。
在湖北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提供的优质学习资源已达62万门,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出终身教育驾驶舱、人形机器人学伴等场景,开设“智慧书法”“剪纸”等前沿课程。
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国立大学校长 萨拉利泽·安佐尔:仿佛已经置身于22世纪,数字技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适老化水平,不受年龄、政治或地理边界的限制。
现在,湖北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区域和学校激活率均排名全国第一,1.3万所学校、714.9万名师生及家长注册;建成了一批全息互动课堂、虚拟仿真实验室,形成“数字底座+公共平台+教育应用”的数字化体系。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杜瑞雪 肖雅雯 方宇航 张君妍 艾思航 程德明 彭瀚 林中杰 田畅)
编辑: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