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医院:成功救治3岁爆发性结肠炎患者

时间:2025-05-14 16:15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张焱 通讯员 钟泽宇)近日,太和医院小儿外科成功救治一名因先天性巨结肠导致急性肠梗阻的3岁患儿。该患儿出生时即被确诊,但因家长误信"自愈"说法延误治疗长达三年,最终引发爆发性结肠炎,经太和医院小儿外科紧急手术方转危为安。

IMG_1076

患儿奇奇(化名)出生后24小时未排胎便,后转院至太和医院后。经新生儿科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奇奇爸爸介绍:“当时通过扩肛、灌肠等保守治疗,孩子便秘的症状得到缓解,后痊愈出院”。回家后,家长一直未对孩子先天性巨结肠行规范治疗和定期复查。

太和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倪志福介绍:“患儿回家后长期存在便秘、腹胀情况,但家长误认为是正常的'屎包肚'现象。”直到今年4月下旬,奇奇突发剧烈腹痛,使用开塞露、灌肠等方法均无效,后紧急送往太和医院。

IMG_1084

入院行CT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大肠扩张达16公分,占据腹腔三分之二空间。主治医师陈明介绍:正常儿童肠道直径约 1.5~3公分,成人 小肠超过5公分 、大肠超过7公分就考虑肠梗阻,16公分的情况极其危险。

IMG_1083

倪志福介绍:“患儿入院时,腹胀严重,腹壁静脉怒张,精神萎靡,伴有发热、脱水等症状,是典型的先天性巨结肠并发结肠炎表现,随时可能发生 肠穿孔危及生命。”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 经胃肠减压、肛管排气、扩肛、灌肠等措施不能缓解,于当晚19时,由倪志福主任带领的手术团队为患儿实施紧急手术。术中发现肠道内积聚大量粪便 ,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成功解除肠梗阻及气体。目前患儿恢复良好。

倪志福提醒: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发病率约1/5000的先天性肠道畸形,由于远端肠管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蠕动障碍。若不及时治疗, 除出现临床不适症状外,还可能引发致命性 小肠结肠炎,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或肠穿孔 等并发症,他特别提醒家长注意以下警示信号,需前往医院专科诊断并治疗。

1. 新生儿24 ~48小时内未排胎便

2. 婴幼儿长期便秘、腹胀

3. 生长发育迟缓

4. 反复出现呕吐症状

据介绍,太和医院早在2000年就开始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除超短段型巨结肠保守治疗部分可免于手术外,大多数均需手术治疗,早期到有条件的医院小儿外科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的治疗至关重要,对保守治疗3~6个月无好转者应考虑手术治疗,以免症状加重,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并发症,增加风险、患儿痛苦及经济负担。

编辑:林静娴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