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刘嘉辉 通讯员 赵应龙)“饮水安全提标行动”是2025年十堰市实施的民生实事“十大行动”之一,我市通过工艺优化、新建水厂、智慧监测”三大攻坚,构建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全链条安全屏障。
4月24日上午,位于茅箭区的吴家沟自来水厂消毒工艺间,工作人员正使用吊装设备对两处老式氯气罐体与支架进行拆除,同时新安装的次氯酸钠电解盐消毒系统正在高速运行,替代氯气对源水进行消毒。
首创东风(十堰)水务有限公司供水事业部经理助理方为介绍,该消毒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工作人员先将次氯酸钠放入原液罐中储存,稀释后的次氯酸钠液体通过管道流向源水进入的反应池中,对源水进行消杀。
高效的水源净化能力是市民饮水安全的关键,从今年4月初开始,首创东风水务公司对吴家沟水厂、白浪水厂、头堰水厂分批优化升级净水工艺。
市城管执法委公用事业科科长李想说,升级后饮水消毒系统将采用次氯酸消毒工艺,次氯酸相对于液氯有更好的杀菌效果,还能对次氯酸的用量进行精准控制,达到最佳消毒效果。
新建农村水厂是实施“饮水安全提标行动”的重点,在郧阳区柳陂镇江南水厂配水管网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开挖管沟、铺设管道,这项承载着6.6万群众饮水期望的民生工程,正加速度推进。江南水厂采用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净水工艺,通水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将达到国家最新标准。
郧阳区城乡供水一体化江南水厂工程项目现场负责人杨林介绍,该项目计划5月底完成厂区主体结构及供水干管的铺设,8月底具备试制水条件。
据悉,今年我市将武当山饮水上山工程、竹溪县红石岩水厂、郧阳区江南水厂、郧西县羊尾水厂巩固提升、丹江口市库区北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与房县城北水厂改扩建项目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民生实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水利和湖泊局农村水利水电科副科长付欢表示,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6个农村饮水提标升级项目建设,新增改善农村供水人口18万人,目前已经完成总体进度56.6%,累计新增改善农村供水人口10.2万人,力争2025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规模化供水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72%,县域统管比例达到60%。
水质监测是保障市民饮水安全的最后一环节,为落实“饮水安全提标行动”,近年来我市建立 “市县乡”三级监测体系全域覆盖,实现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24小时动态监控。
市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科科长江建勋表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制定了《十堰市辖区水质监测项目工作方案》,主城区生活饮用水监测常规指标点位由原来的60个新增至80个,监测频次由每年2次增加至4次,全面掌握全市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常态化开展水质日监测,在主城区5个代表性点位,选取8项指标,每天公示监测结果,方便市民及时了解水质状况。
编辑:陈琦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