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西关印象“茶马古道奇妙游”在这个“五一”完美收官!

时间:2025-05-06 15:03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许海芳 通讯员 唐甜)微风吹过,假期携着欢声笑语渐行渐远。房县西关印象“茶马古道奇妙游”活动在万众瞩目中圆满落幕。这个假期,古街化身穿越千年的繁华市集,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街头巷尾皆是笑语盈盈,文化盛宴与市井烟火,交织成最动人的假日图景。

精彩奇妙游

清晨的周南广场上,身着汉服的演员们为游客献上了一场庄严典雅的《周礼迎宾》表演,由此开启了一天的精彩行程。

西关印象 (6)

街区的青石板路上挤满了游客,有牵着孩子的家长,有结伴而行的年轻人,还有拿着相机的摄影爱好者……

西关印象 (47)

手持“奇妙游任务手册”的游客们,穿梭于青石板路,热情地与身着汉服的NPC吟诗对弈、投壶射礼。

西关印象 (60)

在古色古香的工坊内,游客们沉浸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沐手抄经,静心净手,提笔临摹,在一笔一划中感受千年文脉的沉淀;豆腐工坊,石磨轻转,豆香四溢,体验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这些互动项目不仅让游客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更在体验中收获了一份独特的文化记忆。

西关印象 (61)

在西关印象的游乐区,欢笑声此起彼伏,五彩缤纷的游乐设施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每一处都充满童趣;射箭馆可以体验传统射箭的乐趣,拉弓搭箭,瞄准靶心,感受古人的竞技精神;这里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园,更是全家人共享欢乐时光的绝佳去处。

西关印象 (21)

街道上随处可见孩子们举着集满印章的奇妙游手册欢呼雀跃,银票奖励让这场文化探险更添趣味。

西关印象 (10)

据统计,活动期间共发放任务手册2万余份,银票兑换逾2万张,这种沉浸式互动玩法深受游客喜爱,亲子家庭参与度高达80%,传统文化在互动中焕发新生!

民俗大赏

街区随处可见各类精彩展演,这边魔术师正在变戏法,那边杂技演员在表演高难度动作......

西关印象 (31)

最受欢迎的要数“大圣归来”的表演,美猴王和游客们互动,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西关印象 (1)

夜幕下,百名汉服仙子手持流光鱼灯蜿蜒而行,宛如银河坠入人间。

西关印象 (39)

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一夜鱼龙舞”的盛景。百戏楼的精彩晚会更是座无虚席,非遗变脸大师一甩袖惊起满堂喝彩,高空杂技演员腾空翻转引得观众屏息凝神,民俗情景剧则带人梦回千年古道……掌声与欢呼声,成了假期最美的音符!

舌尖盛宴

小吃市集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各类特色美食摊位前排起长队,游客们捧着美食边走边笑,仿佛置身《清明上河图》中的热闹坊市。

西关印象 (15)

游客们攥着竹签,捧着油纸包,小吃摊前排起长龙,蜜薯的甜香裹着人群的欢笑,将整条街烘得暖意融融。在古街的特色商铺前,游客们正兴致勃勃地挑选着房县特产。农家特产香菇、木耳等山珍摆满货架,游客仔细挑选,将这份山野鲜美打包带走。

西关印象 (13)

房县黄酒醇厚的酒香弥漫在空气中,不少游客驻足品尝后,纷纷购买封装好的酒坛,要把这千年古酿的滋味带回家慢慢品味。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农特产品和飘着酒香的传统佳酿,成为游客们最中意的“西关印象纪念品”。

媒体聚焦

这个“五一”假期,房县西关印象再次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彩的展演活动成为热门打卡地。街区精心打造的“五一”《茶马古道奇妙游》主题活动吸引了八方来客,不仅收获了游客的一致好评,更获得各级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西关印象 (59)

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镜头记录了西关印象华灯初上的璀璨夜景和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展示了街区的文化特色,让更多人感受到西关印象的独特魅力与风采。

西关印象 (45)

通过市、县两级融媒体平台、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发布关于#五一西关印象#话题下的短视频播放量突破100万次,众多网友自发分享游玩体验,好评如潮。

幕后之光

为确保“五一”假期安全有序,在小长假之前,县政府、县文旅局、县消防救援大队等单位,来街区进行了专项检查,就假日期间安全管理、规范服务等工作给予了指导;景区召开专题会,就活动细节进行统筹和部署,并对各环节开展演练,确保了“五一”假期平稳度汛。西关印象为做好服务“小细节”,推动品质“大提升”,确保安全工作全面铺开,以细节化服务为切入点,亲情服务每一位游客,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安全的游览体验。

西关印象 (1)

西关印象 (3)

在节日欢乐的背后,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用他们的坚守与汗水,保障着景区的安全与整洁。正是这些“幕后英雄”的辛勤付出,才让西关印象的每一处风景都更加动人。

西关印象 (57)

“五一”假期虽已结束,但房县西关印象的精彩永不散场。非遗工坊欢迎大家随时前来体验,周末各类展演、夜间主题晚会将持续放送。

编辑:尹杉杉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