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东门老街”开街

时间:2025-05-01 10:12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白孟尧 特约记者 郭军  方赛)“乙巳年庚辰月庚午日巳时,竹溪县东门老街开街!”5月1日上午9时18分,随着“知县宣诏”,改造后的竹溪县东门老街正式开街,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共同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与美食之旅。

微信图片_20250501094902

竹溪东门老街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城关镇月宫池畔,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约1476年),因竹溪河水绕东门北流而得名。其总面积共9900平方米,拥揽5400平方米繁华商业与2000平方米潋滟湖光。

微信图片_20250501101134

东门老街自古便是竹溪小吃的汇聚之地,有竹溪最纯粹的市井烟火气,堪称竹溪小吃文化、民风民俗、市井演绎的活化石。现存历史遗迹包括明代东城门和清代钟鼓楼,其中东城门是竹溪古城垣的唯一幸存者,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老街曾是电影《乡民》(1986年)的取景地。然而,历经500余年的岁月冲刷,老街繁华不再,交通不畅、设施匮乏、房屋破旧、隐患众多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街道两旁居民的生存和发展。

近年来,竹溪县委、县政府抢抓强县工程和城市更新机遇,将东门老街改造为重大民生工程。以青砖灰瓦的古朴建筑为肌理,巧妙融合“竹溪美食文化”与“月宫传说”主题,打造沉浸式美食文化地标。街区涵盖早餐市集、夜市烧烤、非遗手作、主题餐饮等多元业态,构筑集文化体验、特色美食、休闲娱乐、夜间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商旅街区。

泛着古朴温润光泽的六角塔楼,仿佛踏云而来的玉兔雕塑,还有与远处遥遥相望的巨型“超级月亮”,这些独具匠心的设计,让东门老街成为近悦远来的打卡地。

漫步其间,既可探访非遗手作、竹溪八大碗等传统风味,亦能邂逅屋顶咖啡、夜市烧烤等潮流业态;月宫主题场景与市井烟火交织,早餐市集的蒸汽氤氲与夜市霓虹的流光溢彩相映成趣。月宫池的水韵、老街巷的建筑、舌尖上的风味,共同构建起竹溪的文化IP。

微信图片_20250501101138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身着汉服的小姐姐们穿梭其中,随手一拍便是刷屏大片。外地游客李女士高兴地说,“这里‘出片’率很高,每一眼都是美丽画卷,随手一拍就是一张壁纸。”

微信图片_20250501101142

“竹溪人的一天,从东门街的一屉包子开始。”竹溪县作为鄂西北“过早文化”的发源地,改造后的老街将烟火气和“过早文化”根植于业态布局和发展肌理。

街区招揽了早餐市集、主题餐饮、休闲茶吧、夜市烧烤、大型超市等丰富商业业态,商业规划面积达5400平方米。入驻商户中,既有坎上坎火锅、屋顶咖啡等潮流品牌,也有以秦家包子、竹溪八大碗、竹溪小炒为代表的本地特色餐饮,还引进了湘菜馆、粗粮馆、棚棚面、陕西凉皮等南北美食,形成兼容并蓄、多元共融的体验格局。  

开街首日,经营三十载的秦家包子刚搬进新居,店门口就排起长龙,店主罗学军感慨:“老街环境变美了,游客从早到晚络绎不绝,生意比从前翻了三倍!”

“我们特意保留传统市集的‘烟火气’,规划早餐市集、烧烤夜市、主题餐饮等业态,其中30%为传统美食。透过开放式厨房,游客可现场观看竹溪八大碗的制作全过程,感受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竹溪县西楚文商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丁杰介绍,“街区引入智能导览系统,游客扫描二维码即可聆听古街历史故事,参与‘月宫寻宝’等互动游戏,体验生动有趣的文化活动。”

当暮色浸染青砖,暖黄灯火次第点亮,飞檐翘角在夜色中化作灵动的剪影,整条老街宛如被揉进了一幅流光溢彩的古画。

“五一期间,东门老街重磅推出‘月宫不夜城’主题狂欢。每晚六点半,震撼全息投影灯光秀准时点亮夜空,在湖面投射出‘湖中捞月’的奇幻梦境;身着华服的NPC穿梭巡游,古风市集琳琅满目,民乐live秀余音绕梁,营业时间延长至深夜23点,为游客打造沉浸式的穿越之旅。”负责东门老街运营的竹溪县大楚城投公司董事长李帅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全方位感受东门老街的魅力,真正领略到月宫主题的独特韵味。”

东门老街改造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还激活了城市经济。据竹溪县文旅局统计,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带动就业岗位800余个,年旅游综合收入可达5亿元。

从晨光里的健身步道、烟火升腾的早餐市集,到暮色中的热炒夜宵、潮流荟萃的精品商铺,这里将成为“小城有戏·慢养竹溪”的绝佳体验地。竹溪县文旅局长喻泉源介绍,这条老街正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方式,书写着鄂西北商埠文化的新篇章,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城市文化客厅”。

编辑:张正山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