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十堰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全市持续提升干部能力作风,全力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推进大会”精神,明确目标,明晰路径,细化举措,谋划务实之“为”。
2月17日,十堰市郧阳区召开“持续提升干部能力作风 奋力建功湖北支点建设”推进大会,全面落实全省、全市“新春第一会”部署要求。今年,郧阳区将实施“六大行动”,对标市委确定的“五大功能定位”,努力建设水源地安全保障区,打造全国新能源车制造基地,打造国家级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国智慧农业引领区,加快建设汉江流域滨江花园城。
全省“新春第一会”吹响了加快建成支点的冲锋号,郧阳区作为十堰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持续保持奋发进取的锐气、奋勇争先的豪气、奋发有为的朝气,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兴区、工业强区,力争2026年GDP达到35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4亿元,守好核心水源地,建设滨江花园城,在服务建成支点中奋勇争先,强力支撑十堰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
结合十堰市“新春第一会”目标要求,郧阳区铆足干劲,实施“六大行动”,建功建成支点。
实施项目提质攻坚行动。聚焦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249个重点项目、千亿投资规模,打好“领导包联、专班服务、要素直通”组合拳,全力以赴争项目、扩投资。坚持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昊徽储能等60个产业项目投产,确保移民产业园等23个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工。
实施产业创新升级行动。瞄准新能源、循环经济、生物医药三大赛道,发挥万润新能源、天圣药业等上市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培育壮大3个百亿产业。壮大城运集团、鑫凯铝业等龙头企业,打造3家百亿级链主企业,推动磷酸铁锂市占率稳居全国前三、无人驾驶农机“智”领全国。同步实施“百家优企培育计划”“百家企业创新行动”,深化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建立常态化对接院士机制,强化“基金+服务+资源”招商,推广“产业链+研究院+市场主体”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发挥万润武当实验室作用,加快筹建西安离岸科创中心,力争年内新增规上企业45家、专精特新企业15家,高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25%。
实施改革开放赋能行动。深化大财政体系改革,盘活“沉睡资产”。对标省级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建设,服务佳恒科技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厂,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开辟新能源汽车国际贸易专线,让更多“郧阳造”走出国门。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发展银发经济、首发经济、直播经济,打造十堰北电商运营、孵化、直播、供应链“四中心”,以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美丽郧阳建设行动。开展“增绿添彩”活动,推进沿江绿道、空中廊道“双道辉映”,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配套提升县城品质,建设“小而美、精而特”的美丽县城。突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联动农户和市场做强蛋鸡、香菇、小窖酒等本土产业,开展“六无乡镇”创建,提档升级乡村建设“6+2”,完善城乡交通路网,全域推进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推进丹江口库区水源地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和“双重”三期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连翘、菌菇、油橄榄等林下经济。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质增效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构建治山、治水、治气、治土全覆盖、立体化的监管体系,确保水质持续向好,建设美丽河湖。
实施文旅融合提升行动。发挥十堰市郧阳区位优势,打造以草莓、樱桃、油菜等特产为重点的城市近郊游品牌线路。对标全省文旅“五个一”,主动融入“大武当”,对接“大西安”,重点推进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博物馆、云盖寺绿松石矿山博物馆、大丰仓农耕文化博物馆、青龙山恐龙蛋遗址博物馆及公园等重大旅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支持沧浪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成4A景区,加快“郧县人”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升郧阳知名度、美誉度。
实施能力作风提升行动。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抓好干部关键,紧盯落实核心。高质量举办“干部大讲堂”,强化干部市场思维、法治思维、大数据思维,选派基层干部到发达地区跟岗学习,在工作一线锻炼选拔干部,凭实绩论英雄,进一步抬升工作标杆,发扬拼抢精神,高效率、快节奏、扎实干、有作为,持续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锻造建成支点“铁军”。
编辑:李晓静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