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来 养生防病注意啥?

时间:2025-01-06 09:21 来源:央视新闻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过了小寒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按照中医的理论,这个时候也是“阴邪”最盛的时候。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7babd1938d14991a5ce64eec328e62a

《黄帝内经》记载:“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小寒节气前后,昼短夜长,因此,人们的起居也要适应节气变化的规律,适当地早睡晚起,延长睡眠时间,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对人体健康有益。

09dc10154784429fb57b4cc15b5e532b

俗话说:“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小寒时节,注意头部、颈部、手脚等部位的防寒保暖尤为重要。比如:每晚坚持用热水泡脚,而将红花、当归等中药材煎后与热水混合泡脚,更可以预防关节痛、颈椎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60e3950cd13f46d1a31eeb3674e3d1cb

那么,小寒节气天气越来越冷,在穿衣方面又有哪些讲究呢?

· 内层衣物应选择透气、吸汗的材质,有利于保持身体干燥,避免着凉。

· 中层衣物则要选择保暖效果好的材质,如羊毛、羽绒等,有助于保持体温。

· 外层衣物应选择防风、防水的材质,可以抵抗寒风侵袭,保持体温。

· 此外,鞋袜应注意保持干燥、温暖,避免冻伤。还可以佩戴围巾、帽子,增加保暖效果。

在小寒节气里,锻炼身体同样重要,但应注意适度,同时要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时段(9时至14时)进行锻炼,这样才能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目的。

小寒养“肾”如何养?专家教您这样做

俗话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更好地适应严冬。可以说,小寒节气,除了刚才讲到的注意事项之外,养“肾”同样重要。那么究竟该怎么养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于国泳:第一个就是搓腰眼,两个手搓热之后,按到我们的腰部,我们用力搓30次,早一次晚一次,不仅可以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而且还能起到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还有一个位置,我们也可以按摩起来,就是揉丹田,丹田的位置是在我们肚脐下,我们说三横指的这个位置,仍然是把两个手搓热,把两个手叠在丹田的位置进行按摩,可以顺时针60下,逆时针60下,揉丹田是可以有助于养肾,可以填精补髓。

冬季科学进补如何做 你“踩雷”了吗?

1f1e86089b0041ada615d7fc4a1c2d33

小寒节气也是冬季进补养生的好时机,但是如何科学“吃”,也是有门道的。冬季如何科学进补,你做对了吗?

· 冬季进补,药材越名贵效果越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张先慧:冬季进补时,使用中药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并非越名贵的药材效果就越好。中药的效果取决于其功效、性味和个人的体质是否适合,例如,人参是名贵药材,适合体质虚弱、气短乏力者,但不适合体质偏热或感冒发热的人群。

· 冬天吃更多的肉才能更健康?

6529a4a089c1412d8c7c9f1f80f0e59c

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专家解释,冬季人体的确需要更多的热量来抵御寒冷,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身体保持温暖和提供能量。但这并不代表吃的肉越多越好,一定要适量,尤其是油炸食物、肥肉等,吃多了反而容易导致“三高”。可以多吃补益脾胃、温肾助阳的食品。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于国泳:那么在温性的食物里边,动物性的食物应该说是首选的,比如说我们的鸡肉、牛肉和羊肉。温补阳气特别适合平时怕冷偏于阳虚体质的人,那么如果说除了阳虚之外,还有一些偏阴虚的人,他平时怕热,手、足心热,那么我们可以选择鸭肉。

同时在饮食中适当增加一点苦味的食物,苦味的食物有助于养心。而且在节气饮食上还要特别要注意多样化,“精”“粗”搭配,“荤”“素”都要吃,保证饮食均衡。

· 水果在冬天要少吃?

4a1bc6558fbc418781b3750b74e6323f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张先慧:应该是不太准确。考虑不同体质,热性体质适合吃寒性水果,如西瓜、草莓、苹果等。寒性体质适合吃热性水果,如橘子、桂圆、山楂、石榴等。同时,还要避免在空腹状态下吃水果,不吃冰冷的水果。

· 所有人群都适合冬季进补?

0642e32cc66042df82db6de698dd1a96

专家提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进补。

适合冬季进补的人群有以下几类:

亚健康人群:比如:长期劳累、熬夜、压力大、失眠等人群。

慢性病稳定期患者:比如心脑血管病、慢性胃炎和病后体弱者。

不适合冬季进补的人群则有:

身体健壮的人群。

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的人群:比如感冒发热、咳嗽痰多、急性腹痛、腹泻等人群。

脾胃虚弱的人群:这类人群一般可以观察舌苔,如舌苔较厚腻,进补反而可能导致加重痰湿。

(记者 史迎春 李斌 孔冰冰

编辑:万林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