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看!本周日十堰这场集体婚礼超浪漫

时间:2024-09-19 18:36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赵慧 魏俊9月22日,以“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为主题的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将在全国50个会场同步举行,5000多对新人共同参与。十堰作为其中的一个分会场,将充分呈现本地元素,给新人带来最难忘的婚礼体验。

记者探访:集体婚礼十堰分会场亮点纷呈

6bc301f3be46401089a20ea630ded94e_videogroup_e6bfeae7e345420f803bf422cbf6913f_00020249191644271

9月18日下午,在茅塔乡王家村王屋垭的“一箭倾心”广场,工作人员正在搭建主舞台和“爱情隧道”。在会场主路沿线,主题道旗已经竖起,现场氛围感满满。据了解,本次十堰分会场将以中式国潮婚礼为基调风格,以象征喜庆的大红色为底色,为新人和到场人员设置5处不同风格的打卡点。

茅箭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向艳华介绍,国庆节临近,广场上设置了“向祖国表白墙”,在巨型花束附近有诗词展示区和照片墙,此外,广场上还设置了农产品和伴手礼专区。

记者了解到,22日上午,这场集体婚礼仪式还将与北京主会场和其他城市分会场视频连线,同步进行活动,主舞台及视频互动的LED大屏将于20日之前安装到位。

今年适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十周年,我市守水护水元素将贯穿活动始终。向艳华介绍,在活动当天,环保志愿者将讲述守水护水故事,每对新人还将收到一封信,内容是希望大家争做守水护水的好伴侣。

6bc301f3be46401089a20ea630ded94e_videogroup_e6bfeae7e345420f803bf422cbf6913f_00020249191647552

活动当天,50对新人将身着中式婚服,由囍街出发,乘坐婚礼公交前往“一箭倾心”广场,在仪式现场许下相守誓言,携手践行家庭文明新风尚。

向艳华表示,希望此次活动,能让大家感受到集体婚礼的唯美浪漫,见证新人的甜蜜爱情,爱上十堰这座城,在这里遇到心仪的人,在十堰安居乐业。

新人提前探访集体婚礼十堰分会场

9月18日下午,在茅塔乡王家村王屋垭“一箭倾心”广场,几对新人在打卡墙前拍照留念

341691e767a944a7bfd8ad4f77cc248f_videogroup_5278724489264b6995e9e3fa8058def7_00020249191651253

新人汤涛和余欣玲说,舞台很有仪式感,充满了幸福感,他们一直非常喜欢中式婚礼,期待此次集体婚礼留下美好回忆。

微信图片_20240919165241

新人张娟和刘玉清说,本次集体婚礼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举办婚礼非常有意义,他们非常期待。

微信图片_20240919165550

据了解,集体婚礼当天还邀请了5对金婚夫妇作为见证人。

结婚55年的金婚夫妻穆新宽和秦秀兰提前来到活动举办现场,眼前的场景让他们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秦秀兰告诉记者,他们在1969年4月28日领了结婚证,当时,生活并不富裕的他们只想彼此同心携手走下去。

微信图片_20240919165751

55年前,在芦席棚、泥巴路、马灯前,支援三线建设的战友们共同见证了他们的婚礼。历经半个世纪,两位金婚老人也见证了十堰的蓬勃发展,如今,他们将把这份祝福接续传承。

金婚夫妻穆新宽和秦秀兰祝福新婚夫妻同心同德、相亲相爱,珍惜幸福生活。

“集体婚礼”为爱减负 倡扬婚俗新风尚

汉江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杨婷认为,集体婚礼顺应了新时代新型婚育文化发展,在万千家庭共庆新中国华诞之时,让甜蜜与祝福交织,一场盛大的集体婚礼,将成为新人们生命中的璀璨华章。

十堰作为全省婚俗改革试验区,通过多种多样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多措并举,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嫁理念。这场中式集体婚礼,正是落实深化婚俗改革的生动实践。

杨婷说,十堰是全国文明城市,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方面有良好基础,十堰的婚俗中既有传统的接亲、迎亲、拜堂等环节,也有集体婚礼等现代元素,它反映了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趋势十堰是湖北省婚俗改革试验区,是这次全国万人集体婚礼的分会场,十堰婚俗改革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

专家认为,集体婚礼的公益性质以及婚事新办简办的倡议,将在全社会营造结婚新风尚氛围,传递积极向上的婚恋观和家庭观。

杨婷说,新人们将共同许下“相守一生、白头偕老”的幸福承诺,发出反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的倡议,回归婚礼本质,强调爱情、亲情的表达,反对攀比之风,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导向,有助于引导公众审视和反思婚俗中的不良风气,同时,激发青年人对美好婚姻的向往。

编辑:陈琦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