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祝雪峰 陈婷 罗奎
停车是重要民生问题,在十堰城区,高峰期“一位难求”让不少群众头痛。2024年十堰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将新增一批停车泊位,实现城区智慧停车一张网列入了民生实事“十大行动”中,随着行动深入,目前停车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截至8月25日,全市停车智慧运营平台共联网接入停车场303个、停车泊位超过18.3万个,联网率接近100%。
近日,记者采访发现,十堰在城区智慧停车一张网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立体停车场的使用率低,智慧停车平台信息更新不及时,面向市民的惠民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智慧停车一张网基本实现
“十堰城区停车供需有差距、不平衡。”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副主任李飓介绍,一方面,城区车位配比有差距。目前十堰城区停车泊位将近172500个,而机动车的拥有量是24万。另一方面,重要的区域、重要的时段停车难。在医院的周边,农贸市场等重要区域车位难求。此外,十堰的停车位资源共享不足,比如上班期间很多小区的停车位空闲,没有有效的利用,而下班以后,行政事业单位的停车泊位存在大量的空闲,没有合理的应用。
为缓解停车难题,十堰明确的公共停车泊位建设目标:其中2022年计划建设停车泊位2000个,全年建成3264个;2023年计划建设停车泊位2000个,全年建成8500个;2024年计划建设停车泊位5000个,截至目前已建成5240个。
四方山南门停车场位于发展大道旁,毗邻四方山生态公园,作为我市打造的生态绿色停车场,这里停车很方便。
十堰城投智迅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振宇介绍,为了丰富停车场的作用,十堰城投在四方山停车场增加了八个无障碍车位,八个新能源充电车位,以及一个换电站,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服务。
除了四方山南门停车场,近几年,我市按照“因地制宜 建管并重”的原则,整合边角地带、地下空间和闲置资源,高标准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
市停车管理工作专班工作人员鞠国华介绍,近年来,十堰新增建设了郧阳中学地下停车场、市民服务中心地下停车场、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锦绣园人防工程等市政项目配建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2万余个。
除了在增加车位建设,改善停车环境上下功夫,我市还加大智慧停车平台的升级改造,对区域停车供需进行动态管理,实现停车资源信息共享。随着智慧停车平台的使用,全市各类停车场(库)和道路停车资源全面接入智慧停车平台,实现停车场信息管理、查询、车位预约、缴费、设施共享等一体化功能,停车资源的利用效率明显提升。
市城管执法委城管督察科负责人孙俊说,十堰市智慧停车“畅行车城”小程序自运行以来,用户数量持续增加。截至目前,使用用户数量已达到24万,通过运行后台可以发现,小程序每天访问量在5000人左右,最高峰时可以达到1万人。
截至目前,我市市级智慧停车平台联网率完成百分之百。目前已覆盖了主城区全域,主城区停车智慧一张网基本实现。
提升使用率,完善平台功能
今年1月5日,位于六堰人民广场的立体停车场正式投入使用。但是停车场运行半年多来,使用率并不高。六堰智能车库管理人员刘成云告诉记者,该车库最高峰仅存放20多辆,而车位是200多个。
许多受访市民称,他们并不知道这里新建了立体停车场。在现场,记者看到,车库周围并没有设置明显引导标识,六个出入口也仅打开了两个。随后,记者又来到郧阳中学地下停车场,发现该停车场停放率同样不高。
张振宇介绍,新建的郧阳中学停车场在使用过程中,远没有达到设计需求,现在只能达到30%的停放率。
市城投置业有限公司六堰项目负责人姚飞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前期宣传推广不够,市民对智慧停车场的知晓率不高,二是前期停车收费基准价比周边略高。建成后,前期收费是停车1小时5元钱,每增加1小时加收1元。从今年7月中旬开始,收费价进行了调整,停车1小时为3元,每增加1小时增加1元,新能源车减半收费。
郧阳中学、百二河停车场都是新建的停车场,设施比较新,功能比较全,但是使用率也不高。对此, 十堰城投智迅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刚解释,使用率不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供需信息不对称,以前没有接入平台,大家不知道里面到底能停多少车,还有多少位置;二是公司对年卡、月卡宣传不足。另外,百二河停车场的周边配套还没有完善。
市城市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峰介绍,下一步,公司将对智慧停车一张网功能进行完善。将在车位信息的实时动态更新,支付方式的多样化方面,以及增值服务方面进行拓展提升。
面向未来,市城市管理部门也将加大平台的监管。李飓介绍,未来将在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充分利用停车一张网的建设成果,督促改良和改进;二是适当开放小区地下的停车泊位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停车泊位;三是通过平时对停车场停车泊位数据的分析,向交管、住建等建设部门推送信息,比如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哪一个方面还需要增加相应的车位。现在正在筹备把主要的路段,以及停车难的路段路侧开发出更多的公共停车泊位,采取有偿服务的形式,增加将近1万个停车泊位。
编辑:陈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