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非遗里的中国》走进湖北,领略荆楚大地非遗魅力
武当武术中真的存在传说中的绝技吗?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为何被称作“古代的3D照相术”?章水泉竹艺和高铁车厢制作有着怎样的奇妙关联?为什么边走边吃才是武汉人吃热干面的“正确吃法”?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湖北篇于8月31日20:00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央视频全网独家首播。
荆风楚韵,九省通衢。本期节目将来到湖北省武汉市汉口里街区,登上古琴号游轮,通过秀演呈现、互动体验、文化解读、深度话题畅聊等多种形式,领略湖北非遗的绚丽风采。
方便铲、逍遥扇、八仙棍、龙华拳……武学传人们代代承继的不仅仅是赖以傍身的拳脚功夫,更是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的智慧。
十数载求学习武的坚持与努力让杰克·平尼克(美国)成为武当唯一的外籍教练。
武当武术在时代的推动下,正渐渐成为人类共享的精神文化遗产,走出国门的同时,也接纳着更多外籍友人奔赴。
清理、上纸、湿水、砸纸、上墨、揭取,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用最传统的书写工具——宣纸和墨,使器物的脉络纹理跃然纸上。
这项“古代的3D照相术”承载着独特的审美意趣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全形传拓制作过程中的上墨工艺,在融合喷墨技术后焕发新颜。
柔性电子喷印制造技术突破了显示面板制造的技术瓶颈,以国际领先之姿实现“变道超车”。
通经断纬,反面挑花,是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的精绝之处。
从染线、牵线到挑花织锦,丰富多彩的织锦图案承载着土家族的厚重历史和灿烂文化。
传统因创新而绵延不绝,改良技艺、迭代织机、开拓新用途……西兰卡普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第一台土家织锦数字化智能织造机也在科技的浪潮中诞生。
因人得名,竹艺典范章水泉竹艺代表了湖北竹艺的最高水平,章水泉制作的竹器不仅享誉国内,也曾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竹制家具、竹器、竹编、竹雕……一根根原竹在匠人们的巧手中,实现从林间青翠到艺术品的蜕变。
质量轻、耐腐蚀、拉伸强度高、阻燃保温好……卓越的天然特性赋予了竹材料极强的实用价值,从匠心传承的章水泉竹艺,到通过精细切刨和缠绕制成的竹缠绕复合材料,曾便利了祖辈生活的古老资源与技艺,在高新科技领域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无鱼不成席,吃鱼不见鱼,武昌鱼是湖北人的味觉基因。
鱼的背后是源远流长的荆楚文化,是道不完的诗词古韵、历史典故,亦是在时代变化中不断发展的现代烹饪艺术。
厨师们把诗意融进“武昌鱼宴”的一道道菜里,丰富餐桌的同时,也充盈着人们的文化记忆。
8月31日20:00档央视综合频道(CCTV-1),《非遗里的中国》走进湖北,在荆楚大地,感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蜕变与延续,领略非遗技艺的绚烂风采,探寻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魅力!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