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十堰本轮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呈现出时间长、范围广、降雨叠加的特点,随着岩土体含水量升高,存在较高次生灾害风险。相关部门提醒广大群众,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谨防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记者从市气象部门获悉,从8日晚开始,全市大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已经超过60毫米以上,其中,郧阳区鲍峡镇、梅铺镇、谭山镇降雨量超过120毫米,最大降雨量达到194毫米。9日白天,全市大部分地区依然持续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地灾防治中心工作人员施楼介绍,持续降雨,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该中心已及时提醒县市区,高度重视针对高风险区域隐患点进行转移安置, 截至目前,未收到地质灾害灾险情的相关报告,部分山区的道路和边坡有一定程度的垮塌和落石,无人员伤亡。
据了解,我市位于秦巴山区南麓,地形切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结构破碎,分化强烈,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大量分布,目前,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4986处,分布于全市10个县市区,隐患点总数约占全省的33%。
施楼介绍,近期持续的降雨导致雨水下渗严重,坡体含水量趋于饱和,增加了坡体自重,形成较大下滑力,下渗的雨水充当了润滑剂作用,使得边坡沿滑带出现变形,甚至出现大规模滑动,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
据气象部门预计,未来几天,我市仍有较强降水,需密切注意做好地质灾害防范。
施楼介绍,特别是房前屋后有斜坡、河谷、沟口等区域,要细心观察山体是否有变形,是否有掉块、滑动迹象,如果发现上述情况,要迅速撤离至安全地,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同时及时拨打电话报告当地政府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地灾防治中心,他们将第一时间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处置。
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往往会出现一些征兆。如何及时捕捉到这些预警信号,并科学避险呢?
1、滑坡
是指土体、掩体或斜坡上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发生整体滑动的现象,其中暴雨长时间连续降雨是产生滑坡的最主要自然原因。
发生滑坡前通常会有前兆,滑坡前缘土体会突然强烈上胀鼓裂,或是突然出现局部滑塌,甚至规律排列的裂缝,地下水也会产生异常,如地下水沿挤压裂缝溢出,形成湿地,泉水剧增变浑等。
如不慎遭遇滑坡,人员处于滑坡体上感到地面有变动时,要用最快的速度向山坡两侧稳定地区逃离,不能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那是非常危险的。
2、崩塌
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落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引起崩塌的自然因素有地震、强降水、河流冲刷和雨水浸泡等。
发生崩塌前通常会有前兆,陡山有岩石掉块和小崩小塌不时发生,陡山根部出现新的痕迹,不时听到撕裂、摩擦、错碎声等。
如不慎遭遇崩塌,位于崩塌的底部时,应该迅速向崩塌两侧逃生;位于崩塌体的顶部时,应该迅速向崩塌体的后方或两侧逃生。
3、泥石流
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发生泥石流前通常会有前兆,连续降雨时间较长,并在沟谷中形成洪水,河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杂较多的岸边柴草或树木,沟谷深处变昏暗,并伴随轰隆隆的巨响,或感受到了地表的轻微震动等都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
如果不慎遭遇泥石流,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地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或停留,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应向与山洪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
地质灾害固然可怕,但是只要掌握必要的防范知识,便可以在灾害来临前或来袭时,有效避险躲灾。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