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阳光如火。如果说空调冰箱是现代人的“夏日续命神器”,在没有电的古代,如何与酷暑“共舞”?我们一起走进各地博物馆,看看古人都有哪些“避暑神器”!
2400年前,古人就用上了冰
1978年出土于曾侯乙墓的曾侯乙铜冰鉴缶,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原始、结构较为完整的冰箱,馆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这是一款古代用来盛冰用的容器,由一个方形鉴和一件方尊缶组成,方尊缶放在方鉴里面,鉴与缶之间的空隙部分放上冰块,然后再将酒壶放入方尊缶中,这样就可以起到冰镇的作用。
冰鉴箱体一般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其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
吸管杯唐朝就有了?
唐代文人把荷叶连着长梗折下,制成简单的“吸管杯”。
湖北省博物馆珍藏着一款惊艳世界、颜值极高的清代吸管杯。
其名为粉彩荷花吸杯,整体造型如一朵盛开的荷花,一侧吸管的造型如荷梗,杯口呈花瓣形,底部一侧有小圆孔与荷梗相通,荷梗随杯体曲弧向上,既为杯柄又为吸管,不仅造型绝绝子,实用性也很强。
瓷枕,古人的助眠“凉”方
一个冰冰凉凉的瓷枕适宜午睡消暑,古人凭借智慧创造出许多有颜值又有匠心的瓷枕。
馆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定窑孩儿枕,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这款瓷枕通体施白釉,孩童匍匐卧在长圆形的榻上,两臂交叉环抱,两只小脚相叠上翘,神态栩栩如生。
据推测,此件孩儿枕系乾隆皇帝收藏的孩儿形瓷枕中的一件。
摇摆之间,“扇”引清风
古代的文人墨客,羽扇纶巾更是“标配”,“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东晋才女桃叶用一首《团扇歌》,描绘出在扇子轻盈飘逸的摇动下,悠闲自得、超然物外的心境。
馆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清檀木柄大红缂丝兰蝶扇,是一柄清代宫廷成扇,扇面为大红地,以缂丝工艺制兰花花卉,兰花根部长有灵芝,上部彩缂蝴蝶,造型精美,工艺复杂,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些古人避暑的智慧与创意,有没有让你感觉到清风拂面、暑热顿消?如果还觉得不够过瘾的话,就走进各大博物馆,在千年的时光穿梭中,和古人来一场“凉凉”的对话吧!
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
主创:杨康
美术:刘依、李文熙
统筹:赵莎莎
审核:张磊 陈会君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