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喻波 陈林)夏收基本结束,十堰各地粮库、粮企开始了收购入库。在十堰市粮油储备有限公司,通过建设智能粮仓,确保粮食安全入库和储存,实现颗粒归仓。
在市粮油储备有限公司,车辆依次入场,扦样检测、现场卸车、输送入仓等工作井然有序。数米高的全自动扦样机的“机械手”在运粮车内随机抽取8个不同位置的麦粒,并将样品通过管道输送至封闭检验室,检取小麦的容重、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等各种内在指标,“体检”合格后,售粮车即可过磅称重,开始卸重,在传送过程中还采取“两吹两筛”工序,保证小麦干净、杂质少。
市粮油储备有限公司经理郭勇介绍,“两吹两筛”主要是筛小麦里的麦壳、麦秆,保障粮食干净,一条线每小时可卸25吨左右的小麦,一车粮约一个半小时卸完。
粮食保存最关键的就是控制好粮堆温度和水分,室外热浪袭人,温度达36℃,当记者进入堆满水稻的粮库时,温度器显示只有22℃,这里的粮食也吹上了空调。
郭勇说,粮仓是准低温仓,常年温度控制在25℃以下,湿度低于70%,目前该仓温度22℃、湿度58%,低于国家要求。
一个粮仓装有4300吨的水稻,仓内安装有内环流控温控湿系统,可记者脚下就是6米深的粮堆,粮堆内部温度如何监测?在这里每一层,每隔几米都安装有感应器。
郭勇介绍,粮情采集器可以监测粮食的温度和湿度,仓内共有240个粮情采集器,相当于240个哨兵,时时保卫粮食安全。
每个仓内都装有全方位监控系统,实现了远程在线监管,同时还安装了防蚊虫、老鼠的设备。
每一车粮食从进入粮库,就建立了一份电子档案,粮食来源、入库质量、入库价格,以及后续储存过程中的查仓次数、通风时间等信息一一记录,实现了粮食从入库到出库,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及“透明”监管。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