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徐刚)武当山是驰名天下的武术圣地,元末明初著名道人张三丰在这里开中国“内家拳”之先河,创立了武当内家拳,被尊称为武当内家拳开山祖师。在群峰环抱的武当山,有一座由明成祖朱棣敕建的道观,以奉祀张三丰而著称,它就是遇真宫。
山水环绕的遇真宫 范学锋摄
遇真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主要宫观之一,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建筑坐北朝南,背依凤凰山,面对九龙山,左为望仙台,右为黑虎洞,山水环绕如城,故有“黄土城”之称。
据史料记载,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数次下诏征张三丰入朝,皆不赴,派人寻访亦未果。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之子湘王朱柏亲自上武当山朝谒玄帝,寻访张三丰,但张真人“拂袖长往,不知所止”。明成祖朱棣对张三丰更为景仰,在位22年间派人寻访张三丰有史书记载的就达五次之多。他在御书中表示“朕久仰真仙,竭思亲承仪范”,以至于“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可见,朱棣十分渴见及仰慕张三丰。
宽阔的遇真宫前院 徐刚摄
在遣人寻访但“积数年不遇”后,朱棣遂敕命于武当山建宫住持。据《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载:“(遇真)宫之先,曰会仙馆,真仙张三丰所筑也”。为纪念张三丰并表达其诚意,明成祖亲自下令建造了“遇真宫”,遇真即“渴望遇见真人”之意。并谕敕张三丰祀像一组置于大殿正中,供人朝拜。至高无上的皇帝为武当山的一名道士建造宫观,并塑像祀奉,派官员洒扫,遇真宫也因此成为武当道教浓重的一笔。
遇真宫真仙殿 徐刚摄
明成祖朱棣敕建“遇真宫”,共建殿堂、斋房、方丈、楼阁等97间。明天顺三年(1459年),英宗下旨,赠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寻访历程到此为止。几代帝王苦苦寻访以为仙真高道,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尽管寻访结束,但是至明朝中后期,皇帝对张三丰的推崇热情有增无减。明英宗朱祁镇赐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封他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也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加封他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到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遇真宫又进行了扩建。到嘉靖十五年(1537年),遇真宫扩建为396间,到万历九年(1581年)遇真宫又扩大到1045间。宫内建筑规划严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院落宽敞,环境幽雅静穆。
1994年12月,遇真宫随同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作为武当山建筑群组成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8月1日,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保护遗产,遇真宫整体顶升工程启动,山门及两翼琉璃墙体、东西宫门原地顶升15米,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古建筑整体顶升多项纪录。
遇真宫由皇家敕建,从其规格形制上看,属宫观式建筑。整体建筑采用规整式布局,按南北轴线展开,现存有比较完整的山门、前院、龙虎殿、后院、真仙殿。
明代铜铸鎏金张三丰像 徐刚摄
目前,在武当博物馆内(以前存放在遇真宫真仙殿)立着一件珍贵的明代铜铸鎏金张三丰像,其面部圆润祥和、刻画生动、栩栩如生,再现了身着道袍、脚穿草鞋的武当派开山祖师的飘逸姿容。同时,该馆内还保存着天顺三年(1459年)明英宗加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的《贻敕仙像》诰命碑,碑文称张三丰“仙风道骨,得天地之真元;秘典灵文,集阴阳之正气。顾长生久视之术,成超凡入圣之功。旷世一逢,奇踪罕见”,传神地概括出张三丰晦迹韬光、道行高妙的“隐仙”风范。
明英宗加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的《贻敕仙像》诰命碑 刘实摄
编辑:尹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