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项“全国时间利用调查”信息量拉满

时间:2024-05-11 19:25 来源:央视新闻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今天(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全面启动“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什么是“时间利用调查”?具体有什么用?为什么说这是项“有趣、有料、有用”的调查?

说起时间利用,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我们看看网络上的这些热梗,“打工人”“班味儿”“特种兵式旅游”“电子榨菜”,哪一个和时间利用没有关系呢?

具体怎么调查?那就是通过日志表,把全天24小时按照15分钟、15分钟地掰开,总共96个15分钟,颗粒度很细,然后记录一个人在这些时间段里都干了些什么,比如常规的吃饭、睡觉、工作、休息;再比如去做美容美发、照顾“一老一小”、参加公益活动,这些很具体的事情,都在调查范围之内。

实际上,这种非常细致的时间利用调查,是一个国际通行做法,很多国家都拿它来评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的现代化水平,中国已经是第三次开展这样的调查。和过去两次相比,今年的特点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 “扩围”:调查范围,首次拓宽到全国,覆盖的人群更广;调查对象,也首次向下延伸到6周岁以上的家庭成员,这就意味着,更关注小朋友们的时间利用和生活情况。那么通过统一抽样,今年有3.85万个城乡居民家庭参与调查。

尽管我们说时间利用调查,记录的是一个人时间利用的“流水账”,但从这些海量数据当中,总能找到一些有趣、有料、有用的新发现。在上一次调查的结果当中我们看到,在2008年到2018年的10年维度里,个人可自由支配时间平均增加了12分钟,上网时间则大大增加了2小时28分钟。这些多了或少了的时间,都折射了我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这些也都是制定民生政策、提高公共服务非常重要的支撑,也是非常宝贵的“大数据富矿”。

编辑:陆兴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