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疾控健康提示:“五一”假期及春夏季,注意预防这些传染病

时间:2024-05-01 09:10 来源:健康十堰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2024年“五一”假期将至,正值春夏交替之际,部分蚊媒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且“五一”假期人员流动性上升和聚集性活动增加,传染病疫情传播风险有所增加。十堰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朋友们:“五一”假期及春夏季要重点预防登革热、蜱传疾病、诺如病毒胃肠炎、百日咳、手足口病等传染病。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眼眶痛、关节痛以及面部、颈部、胸部潮红,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病后3-6天有皮疹出现,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脑出血等,病情严重恶化可造成死亡。国内已有多地市报告登革热境外输入病例。

登革热主要预防措施

目前没有治疗登革热的抗病毒特效药,及时就医,“早诊断、早对症治疗”可减少疾病加重的风险。

防蚊灭蚊,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最有效措施。使用蚊帐、灭蚊剂等产品。居住环境保持清洁、无积水。

出境游注意事项:

1.出国前,了解目的地登革热流行情况,掌握相关防治知识。适当准备防蚊灭蚊用品,如蚊虫驱避剂、蚊香、电蚊拍、蚊帐、高效低毒灭蚊药等。

2.国外住宿最好选择在有空调、有防蚊网、防蚊纱窗的房间。

3.到室外游玩时,建议穿浅色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一般2-4小时涂抹一次。同时避免在树荫、草丛或其他蚊子习惯栖息的阴暗处逗留过久。

4.回国后,如2周内出现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境外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什么是蜱传疾病?

蜱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常通过叮咬将病原体传播给人。蜱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区以及动物体表,4-9月为蜱活跃期,人被蜱叮咬的机会显著增加。

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较轻微;有时也可引起严重疾病,部分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死率可超过10%。早发现、早治疗可显著降低疾病重症率和死亡率。

蜱传疾病主要预防措施

野外活动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里;穿浅色衣服可让附着在身上的蜱无所遁形,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进入室内前认真检查,防止通过衣物和宠物把蜱带回家。

一旦发现有蜱附着在皮肤上,应尽快清除蜱,可用酒精喷涂在蜱身上,使其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干净的细尖头镊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如在清除蜱后的几周内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什么是诺如病毒胃肠炎?

诺如病毒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诺如病毒具有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外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全年均可发生,人群普遍易感。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如因频繁呕吐或腹泻,出现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时,应及时治疗。

诺如病毒胃肠炎主要预防措施

保持手卫生和饮食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照顾病人后,准备或分发食物和进餐前,要勤洗手。外出就餐应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尽量吃熟食,不饮用生水。

做好隔离。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尽量隔离,在此期间患者应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分开食宿,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婴幼儿。

做好通风和消毒。保持房间通风良好,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

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易感性最高。感染者以长时间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新生儿和3个月以下婴儿常不表现典型的痉咳,多见咳嗽数声后即发生屏气、发绀,甚至窒息。若未经治疗,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

百日咳主要预防措施

及时、全程接种疫苗。对处于疫苗接种的适龄儿童,尤其是满2月龄或满3月龄的婴幼儿,要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可减少百日咳重症和死亡风险。

注意个人防护。咳嗽或打喷嚏时,应尽量避开他人,室内定期开窗通风。旅行期间,乘坐公共交通或进入客运场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科学佩戴口罩并注意及时更换。

成人感染百日咳后症状不典型,导致家庭内传播现象较普遍,一旦出现咳嗽要及时诊治。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岁及以下婴幼儿,1-2岁组发病率最高。4-6月进入春夏高发季节。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传播方式为密切接触传播,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手足口病主要预防措施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目前唯一用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为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有效防止重症和死亡的发生,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接种疫苗后并非万事大吉,因为可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高达20余种,所以在积极接种疫苗的同时,还要培养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消毒洗手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饭需加热后食用。

勤通风,避免人群聚集。居室要经常通风;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更要避免接触患病的儿童。流行季节还应留心观察儿童的手、足、口、臀部等是否出现皮疹症状。

(供稿:健康教育所、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免疫预防科)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