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菜”为何吃香?答案都在这篇文章里

时间:2024-03-05 13:31 来源:十堰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偏居鄂西北一隅的竹溪县,声名远播,都说是因为“竹溪菜好吃”。可在川菜、鲁菜、淮扬菜、粤菜、浙江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中却没有“竹溪菜”。近年来,随着竹溪文化旅游的兴起,来自鲁、川、粤、苏、闽、浙、湘、徽等地的游客,在品尝竹溪菜之后无不“点赞”。

竹溪菜为何“吃香”?十堰市餐饮协会会长陈华文说,“虽然没入菜系,但竹溪菜早已自成体系。”

1709600834193

“竹溪菜”色香味俱全

“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竹溪菜

地处祖国版图中心的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交界处,90%以上的竹溪人是明、清时“湖广填四川”移民而来,祖籍多为江西、湖南、陕西、四川等地。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移民和当地土著相互融通,取长补短,饮食上吸收改良湖南的“辛辣”,川、渝的“麻辣”和陕西关中的“硬辣”,以“酸辣、醇厚”区别于南北烹饪,使竹溪菜在吸纳“川湘流派、秦巴风味”优点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以“酸、辣、咸、鲜”为主的独特风味。

同时,竹溪山林物产丰富,可供餐饮选材种类多,烹饪技法兼具煎、炒、炸、煮、熘、烩、焖、蒸等手法,色香味俱全,尤其是炒、蒸、煮、腊、泡、酿被称为竹溪“六绝”,它观有形色、闻有清香、食有爽口,符合全国多数人口味,因而又有“独特美味在竹溪、酸甜麻辣总相宜”之说。

特色宴席有合碗席、八大碗、蒸盆宴等,蒸菜有竹溪蒸盆、竹溪四蒸等,炒菜有酸辣魔芋丝、高山土豆粑等,小吃有香酥芝麻饼、碗碗糕、甜浆子、懒豆腐、鱼儿背沙等,其中竹溪蒸盆、碗碗糕、竹溪腐乳被楚菜大典收录。

特别是作为省级非遗、“湖北老字号”“中国名菜”的竹溪蒸盆,据武汉商学院教授周圣弘研究,其应由孔府家宴“一品锅”单一的蒸鸡、蒸猪逐步演变而来。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古代就有用“一品锅”公务和商务接待并赠送客人,以便在旅途中食用的习俗。

竹溪蒸盆外观高端大气,有团圆、和谐、蒸蒸日上等美好寓意,作为招待贵客的大菜,还有很多风俗礼仪,体现当地热情好客的质朴民风。开笼揭盖,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醇香诱人。荤的有腊蹄、土鸡,素的有土豆、山药、竹笋、香菇,还有味道鲜美的汤汁,丰富多样,易于消化,口味满足了五湖四海食客喜好,包容并蓄,蕴含着中庸之道。

据竹溪县志记载,竹溪是古庸国故地,“中庸之道”文化精髓在竹溪饮食文化中得到充分体现。

1709600563263

“只此唯一,别有滋味”的竹溪菜

居住在十堰城区的竹溪人都有共同的感受:十堰的泡菜远不如竹溪的好吃,就算是从老家竹溪带的原料到十堰去泡,味道仍然相去很远。其奥秘就在竹溪的水土、气候不同。

竹溪位于北纬30度附近,是生物生长最具活性的地方,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境内山川纵横,森林覆盖率82.6%,植被覆盖率87.3%。

竹溪县苍翠绵延,丛林密布,清幽迷人。负氧离子日均浓度3500个/立方米,比长寿之乡广西巴马还高,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且水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具有“高锶、富硒、弱碱、低钠、软水”特征。

竹溪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温度14.1℃,年最高平均气温14.9℃,年最低平均气温13.6℃,年平均温差1.8℃。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4℃(2002年7月13日),最低温度-18.7℃(1991年12月28日)。历年平均气温低于0℃日数7天,历年大于35℃高温平均日数9天。

竹溪泡菜是竹溪县的特色美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竹溪泡菜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要经过选菜、清洗、晾干、腌制、调味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关,以确保泡菜的口感和品质。

竹溪泡菜的口味以酸、辣、甜为主,口感脆嫩,味道鲜美,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药食同源,老少皆宜”的竹溪菜

竹溪碗糕是竹溪县的一道独特风味小吃,有着500多年的历史。这道美食的制作工艺独特,选材讲究,外观雪白如玉,口感软糯,甜而不腻,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竹溪碗糕以优质的白米和黄豆为主要原料。首先将白米浸泡磨成米浆,再加入适量黄豆一起搅拌均匀。这道工序需要掌握好米浆的浓度,以确保蒸出来的碗糕口感和外观都达到最佳状态。

接下来,将搅拌好的米浆倒入小碗中,每个小碗都装满了相当于三四个冰淇淋球大小的米浆。然后,将装满米浆的小碗放入蒸锅中,用大火蒸煮。蒸煮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火候,掌握好时间,以确保碗糕的口感和质地。

当碗糕蒸熟出锅时,可以看到它们外观雪白如玉,十分诱人。这时,可以撒上一些白糖或者蜂蜜作为调料,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一些果酱或者黄油,以增加碗糕的口感和风味。

除了美味可口,竹溪碗糕还具有保胃健肠的药用功效。由于竹溪碗糕的主要原料是白米和黄豆,其中黄豆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白米则具有补气养血、调理脾胃的功效,因此适量食用竹溪碗糕可以帮助消化、增强体质。

为了打造药膳产业,竹溪县邀请国家、省市饮食研究协会专家到竹溪评鉴药膳,聘请中国药膳研究会等权威机构的药膳大师、老中医等专业人士组建的专业团队,利用竹溪道地药材,定药膳、绘食谱,量身制定具有竹溪特色的药膳制作方法。

同时,将药膳大师利用竹溪时令食材和特产药材制作的天麻竹溪鱼、赤豆薏米芡实荷叶鸭、茯芩山药、百合莲子桑葚焗饭、山珍莲子煲水鸭、山楂白芷烧仔排、灵芝麻油鸡、四神煎烧新洲鱼等药膳保健招牌菜品做大做强,形成“精品药膳”“特色药膳”“私人订制药膳”等养生品牌;依托中国药膳研究会给该县授予的“中国药膳制作共创研发单位”“药膳制作研发基地”的“金”字招牌,全面开展药膳大讲堂与药膳培训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从事药膳烹饪的专业人员、热爱药膳研究的人士进行专业培训,让培训人员持证上岗;把开发药膳系列产品作为发展药膳产业的重要内容,组建药膳专业团队大力开发研究制作“四季养生药膳”“早中晚餐精品药膳”“糖尿病专属药膳”“改善肠胃药膳”“提神健脾药膳”“补气养颜药膳”等一批特色药膳康养膳品;除了色、香、味、形、效俱佳的药粥、药汤、药茶、药酒、药膳点心等膳品外,还要大力开发糖果、糕点、蜜饯、膏方等系列膳品,提升产品科技附加值,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推动药膳产业向纵深发展。

丰溪镇素有“高山药库”之称,现有药用野生植物资源达1200多种,道地性强,其中,黄连、天麻、独活、当归、杜仲、冬花、葛根、玄参等20余种药材的主要成分含量和品质均高于和优于其他地区同类产品。竹溪县以中医学为基础、以食疗养生为特色、以发展药膳产业为目标,变药材为食材,将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养生之道有机结合,全力将丰溪镇建设成为药膳产业核心片区,推动药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竹溪县还立足中药材资源禀赋,积极推广药膳文化,在鄂西北生物标本馆中的中药材馆设立药食同源产品展销区;依托“竹溪蒸盆”旗舰店,积极打造药膳体验中心;结合该县全域旅游精品线路,融合“品特色药膳+休闲食疗”“自己动手+药膳”等农家乐、户外民宿体验活动,大力培植“旅游+药膳”“康养+药膳”等“药膳+”模式,让游客在“游”的同时享受到药膳“养”的服务,通过药膳促进“养旅”和“食旅”融合发展,培育“医、药、养、食、游、健”大健康产业链、供应链、食品链,建设中国药膳产业发展中心、药食同源交易中心,与竹溪中药材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神农药谷、中国药膳之都。

1709600574549

“走南闯北,品牌渐亮”的竹溪菜

竹溪菜用料讲究,烹调工艺自成一体,风味口感广受欢迎。仅在十堰市城区,就有500多家竹溪菜馆,竹溪菜已成鄂西北餐饮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该县成立饮食文化研究会,与武汉商学院合作开展竹溪饮食文化专项研究,考证梳理竹溪饮食文化的传承发展线索,收集和编印竹溪菜谱,制定竹溪蒸盆标准,研发竹溪蒸盆宴,设计竹溪蒸盆连锁发展模式,编写了《吃在竹溪》、《竹溪饮食文化辑录》两本书。

发展食材基地20多万亩,竹溪腐乳、竹溪魔芋、竹溪贡米等食材已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在河北、河南、陕西、四川、江西、广东等地发展竹溪特色餐饮企业1500多家,食材经营企业(户)800多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其中竹溪县境内有餐饮企业700多家,可同时接待25000余人就餐,餐饮年收入15.46亿元。

日前,在北京开连锁餐饮的陈新华致电竹溪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副局长李成,请他帮助招聘15名“竹溪厨嫂”。李成说,近10年来该局已经培训输出“竹溪厨嫂”万余名,这些厨嫂在武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成了“香饽饽”。

竹溪人素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主妇都有一手好厨艺。近年来,随着农村妇女陆续到外地“舞勺弄铲”,躲在深山人未识的竹溪风味随之香飘四方。

该县水坪镇40岁的妇女李苹如今和丈夫在上海开了一家酒店,主打竹溪菜,生意非常好。

李苹曾是一位普通村妇,1994年到水坪镇砖厂做饭,小有名气后被县内一餐馆高薪聘走。因有一手农家小炒绝活,几年后,她又被十堰一家餐馆老板以4万元年薪“挖”走。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北京开“竹溪餐馆”的老板王晓勇回乡后感受到李苹厨艺非凡,不惜高薪聘用。当时,李苹的年收入是木匠丈夫的7倍。前年,李苹决定自主创业,夫妻俩来到上海,开了一家酒店,经营得风生水起。

小有名气的“竹溪厨嫂”成为劳务市场“抢手货”,但部分人的“炒功”还不到位,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竹溪美食的“金字招牌”,这引起竹溪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部门的重视。

近两年来,竹溪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深入乡镇办班,把培训技术送到村民家门口,村民学习烹饪技术更方便,学到技术出去就业更有奔头了。

如今,“竹溪厨嫂”劳务品牌越叫越响,“竹溪厨嫂”更是供不应求,郧阳区、房县很多农民也前来学习烹饪竹溪菜,在全国各地开起竹溪菜馆。

去年底,湖北省第三批“十大劳务品牌”名单出炉,“竹溪厨师”名列其中。

“我们这里的学员常年供不应求,许多学员还没毕业便已被北京、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宾馆餐厅抢走。”竹溪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竹溪餐馆”遍布全国大中城市,总数达3000余家,仅在十堰和武汉就多达700多家。竹溪在外创业的厨嫂有万余人,每年带动10万余人从事餐饮行业,年创收20多亿元。

2016年2月7日,农历除夕,竹溪蒸盆被端上中国南极中山科考站团年饭的餐桌。此消息一经报道,立即被人民网、新浪网、湖北日报等数十家媒体转发,竹溪蒸盆也成了“网红”。

近年来,竹溪县先后在北京密云、西宁城西等地发展竹溪蒸盆旗舰店达10家,发展蛋炒饭快餐店达23家。(特约记者 郭军)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