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刊发黄剑雄署名文章:《十堰——一座因国家战略而兴的城市》

时间:2024-01-20 09:59 来源:学习时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1705715530583

原标题:十堰:一座因国家战略而兴的城市

黄剑雄

十堰,位于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北抵秦岭,南依巴山,汉江横贯全境,武当耸峙东部。

十堰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城市,生命不断线、文化不断层、历史不断代,一山一水都蕴藏着说不完的文化积淀、道不尽的历史记忆。

6500万年前,恐龙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龙蛋共生的世界奇观。2022年出土的“郧县人”3号头骨,为中国百万年人类演化史再添实证,入选2022国际十大考古新闻。曾经繁荣强大、盛极一时的古庸国建都十堰,明代郧阳府管辖川、陕、豫、鄂八府九州65个县。辽瓦店子遗址出土文物,涵盖新石器晚期至晚清近4000年文明。

这里,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世代流传,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中华诗祖”尹吉甫在此采风编撰《诗经》,爱国诗人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千古传诵。武当文化、汉水文化、汽车文化交相辉映,吕家河民歌、山二黄等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

明朝永乐皇帝“北建故宫、南修武当”,9宫8观等古建筑群享誉世界。武当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素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美誉。武当太极传承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标识、十堰对话世界的桥梁纽带。

十堰是一块浸透革命先烈鲜血汗水、印满革命志士光辉足迹的红色土地。

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十堰地区第一个支部宣告成立,开启了红色火种传播之路。“八七”会议后,十堰人纪大纲带领党领导下的游击队,跟随贺龙创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直至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

贺龙、徐向前、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328位将帅在这里战斗过。1931年,红三军两次转战十堰,在这里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根据地。1932年,红四方面军越秦岭、渡汉水,浴血奋战云岭山。1934年,红二十五军在这里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被毛泽东评价“为革命立了大功”。刘华清亲手刻印的《什么是红军》传单,见证了红军长征时期如何播撒革命火种,入选湖北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1946年,中原野战军在此激战鲍鱼岭、血战南化塘,取得了中原突围决定性胜利。1947年,陈谢兵团乘胜挺进鄂陕,郧西成为“湖北解放第一县”。

在这里,辛亥革命元勋张振武、劳工大律师施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杨献珍等一批革命先辈留下光辉足迹。全市有烈士纪念单位61处,安葬有名烈士3307人,无名烈士1341人。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为国献身精神,成为十堰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十堰是一座因国家战略而兴的城市,每一次大发展都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国家工程息息相关,为国奉献担当的基因融入血脉。

1952年,毛泽东提出南水北调宏伟设想。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为了这项世纪工程,十堰两次移民46.9万人,关闭转产规上企业561家,用忠诚演绎着“舍小家为国家”的无私奉献。

殷殷嘱托,责重千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叮嘱“守好这一库碧水”。十堰扛牢守护“首都水井”、拱卫京畿生态安全和功能提升重大使命,把保水护水作为天大的事,建立完善“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水质安全保障网,确保一泓清水入库、一库碧水北送。丹江口水库供水水质达到Ⅰ类标准,向北方送水超600亿立方米,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上世纪6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在十堰布局二汽,10万建设大军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建成闻名遐迩的汽车城。当前,汽车产业深度变革、“五化”转型大势所趋,十堰紧盯龙头、链条、集群,立足搭建供应链、重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聚焦下一代汽车、新一代零部件,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加速成为国际新能源商用车之都。

十堰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丹江碧水、奔流向北,东风浩荡、乘势而上。新时代新征程,十堰正锚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目标定位,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生活、高标准安全“四个体系”,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十堰实践篇章。

(作者系湖北省十堰市委书记)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