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管理局:谋深抓实开展调研工作 助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时间:2023-12-14 17:03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董伟 通讯员 纪宏新)为积极贯彻落实湖北省大兴调查研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今年5月至7月初,青龙山管理局党组在前期统筹部署调研计划的基础上,紧扣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目标,紧盯青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重难点,深入工作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找准问题和症结所在,明确努力方向并研究解决措施,推动工作落实,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保护区提供保障。

深入实际,找准问题症结。9月中下旬以来,局党组成员陆续前往青龙山地质公园、山跟前村,通过现场办公、会议调研、专题研究等方式,先后调查研究遗址馆布展升级、一号馆和三号馆清理及化石修复、保护区勘界立标和标识标牌设置、地质公园规范管理和法规宣传、博物馆升级改造、山跟前村乡村振兴等,形成了初步调研问题清单。   

多方会商,细化落地措施。针对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清单,逐项开展集体研究,商讨具体对策,确保工作落地落实。

一是重点区域生态修复不到位的问题。调查中发现,保护区地质遗迹和生态景观价值突出,地下埋藏有大量恐龙蛋化石,但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较慢,且有部分地块山体裸露,不利于保护管理。对此问题清单,研究决定:针对博物馆至遗址馆之间泗河沟两边山体裸露问题,多方争取资金,采取封育、人工控制减少干扰、人工林窗、地表环境梳理、外来有害物种清除等措施进行生态修复。

二是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的问题。调查中发现,青龙山地质公园场馆建设存在不足,游客服务中心尚未建设,缺乏大容量的室内宣教场馆。同时景区旅游道路有待提升,且内部道路不能封闭循环,巡护道路也不能快速通达,另外还存在宣传标识不够完备,先进保护设施设备短缺,且现有保护监测系统平台未完全有效整合,实时监测分析设施布设数量较少,重点保护点位未实现全覆盖的问题。对此问题清单,研究决定:加快推进地质公园三期项目建设、两馆之间的巡护便道建设及恐龙绿道建设,提升地质公园服务功能,提高游客体验感。推进保护区标识标牌设置,规范保护区管理,提升景区形象。持续推进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项目、保护及监测设施建设项目,综合施策解决问题。

三是资源展示利用不够强的问题。调查中发现,遗址馆、博物馆展陈手段较为传统落后,声光电等现代技术运用不多,不能充分展示恐龙蛋化石遗迹震撼场面,游客代入感、体验感不强。同时地质公园运营团队思想不够解放,资金投入、活动策划、宣传促销积极性不高。文创产品开发还没有破题,游客入园以后二次消费占比较小,公园仅仅依靠门票收入,难以形成口碑传播效应的问题。对此问题清单,研究决定:迅速开展博物馆改造、科普馆布展升级项目,加强地质公园规范管理,持续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宣传月活动,依托阵地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和主动走出去进行宣传推介,凝聚智慧,集思广益,开发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制作青龙山保护区宣传片广泛传播,通过“自然保护地故事”短视频征集、中国美丽化石评选等强化宣传。

四是干部队伍素质不够高的问题。调查中发现,地质公园运营团队能力素质尚需加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主要来自组织调配,人员结构老化状况虽有所改善,但普遍欠缺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遗迹资源管理方面专业知识。

对此问题清单,研究决定:一是加强能力作风建设,组织全体干部结对帮带,持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二是安排干部前往云南、山东考察,学习同类保护区先进经验;三是通过保护区管理自评估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使干部职工逐步熟练运用保护区管理各项知识;四是引进1名地质专业硕士研究生,确保研究中心科研工作接续开展。

谋深抓实,推进成果转化。根据调研情况,制定调查研究工作清单,针对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治、遗址一号馆及三号馆恐龙蛋化石露头修复、保护区基础设施配套、地质公园宣传营销、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等问题,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措施,各项工作已有序展开,成果转换效应初步显现。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的青龙山保护区生态修复项目得到了批复,游客中心、生态修复及智慧保护区建设等项目正在加紧实施阶段。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领衔的“中国郧阳恐龙蛋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青龙山保护区开展了恐龙蛋化石露头修复项目,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金支持,科研工作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中。邀请武汉市专业团队拍摄完成青龙山自然保护区形象宣传片,成功征集和对外进行了“保护地故事”短视频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了青龙山保护区的知名度。组织实施了青龙山地质博物馆“智慧讲解”项目,让原地的“宝贝蛋”活起来、动起来,科普效果明显。加强干部能力作风建设,提高了干部的专业素养,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局面。组织局机关科普科技志愿服务分队前往丹江口、郧西、郧阳区等地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为学生开展精彩的科普讲座,推介青龙山保护区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受到各地学校师生的广泛欢迎。仅今年下半年,地质公园旅游人数达28.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07万元,接待研学1.2万余人次,比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144.4%、115.6%、233%,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双提升,调研工作成效十分明显。

下一步,青龙山管理局党组将以务实的作风、踏实的工作、实在的行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推动青龙山保护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思渺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