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湾区柏林镇白马山:红叶石瀑处处奇 深山古寺传说多

时间:2023-11-15 10:59 来源:十堰晚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1700011882933

白马山的早晨常常“阴晴不定”,出没云海奔腾的壮丽景观。图/徐忠

1700011882975

白马山途中的石瀑被人赋予想象力,堪称“奇上加奇”。

1700011883720

这个季节的白马山,红叶似火,五彩斑斓。

十堰城西,白马山巅,一道壁立千仞的绝壁上,顷刻万变的云雾、玉带蜿蜒的堵河成为摄影师趋之若鹜的打卡地。在100多年前的《郧阳县志》中就有记载的白马山,今日登临只需几个小时。

作为郊游理想之地,八百里武当七十二峰之一的白马山,吸引市民的不仅是云雾、红叶、石瀑等景观,还有与武当山遥相呼应的道教文化、传说故事。

山披彩衣秋韵浓

12日,经西城路进入柏叶路,径直来到白马山村。河流穿村而过,民居依山错落分布,远处茶园青青,草色如黛。穿行在村里,处处是乡愁的影子:柳树成荫,炊烟袅袅,倚门而坐的老人在慢悠悠地择着从地里刚刚摘回来的青菜。

驱车沿着蜿蜒曲折、陡峻窄险的山道缓缓上行,透过车窗仰望,村民遥指的白马山,其实模糊一片,若隐若现。到达停车场,整理行装后徒步上山。

沿途,由于降雨、气温等因素,深秋的五彩斑斓仍未褪去,深红、玫红、金黄、橘黄、淡黄……明艳的色彩在山山岭岭、沟沟壑壑信手涂鸦,引人驻足。仔细辨认,火红的是黄栌、乌桕,金黄的是枫树、栎树,更有不知名的各色野花点缀其间,组成了这时的视觉盛宴。

气喘吁吁爬过一段陡坡,来到“乱石窖”,也是一道奇异的景观。自上而下长约千米、宽约百米的石瀑中,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石头或坐或卧,或蹲或躺,或仰或俯,远观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犹如瀑布飞流而下。

几年前,当地从城里请来画家,在石瀑进行创作。于是,不计其数的石头上有了奇形怪状的眼睛、形象逼真的动物……亿万年形成的地质奇观,被艺术工作者赋予想象力,堪称“奇上加奇”。

深山古寺逾百年

约一个小时后,依然未到山顶,汗水已湿透衣衫。喘吁中,一道高近两米的石墙挡住去路,留出一道拱门。

墙中的块块石头,在岁月侵蚀中变得青黑,满覆翠绿的青苔,与古木参天的环境浑然一体。这便是历史久远的金鞍寨,查询同治版《郧阳县志·舆地志》,白马山条目记载:“明时修砦于此,名曰金鞍,可容万人。咸丰三四年(公元1853—1854年)又补修之。”

穿过金鞍寨,见到鼎鼎大名的五仙庙。在这原始自然的荒野中,不经意间出现的飞檐翘角、黛瓦灰墙、各色彩绘……惊诧之余,既宏伟厚重又静谧悠远的感觉扑面而来。这是未经任何现代人工雕琢的典型四合院式建筑,古瓦上雕刻着道教人物浮雕,屋脊上刻有白马、麒麟、凤凰……远离尘世喧嚣的景致,足以磨平世俗人心的浮躁,还有外国弟子漂洋过海慕名到此学习武当功夫。

相传明代末期,五位举子因战乱到此结伴隐居修道,形成五仙庙,清代中期重修。离开五仙庙约百米,路旁一棵红叶似火的树下,是道士陶法真的七层墓塔。塔前的碑上记载,1917年出生于安康的她,9岁慕道,长大后“行医济世,慈心救人”的简要事迹。

当初那些寂寂无闻的兴建者、传道者,早已被时光湮没,但这些庙观和诸多传说让人顿生怀远之雅趣,骤发追古之幽情。与此同时,它们也融入白马山村的滚滚红尘中,成为社会习俗、民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云雾缥缈蕴传说

又经过约30分钟的攀登,终于登上海拔1088米的山顶。顾名思义,白马山山形似马,山巅如昂首骏马头,中部平坦宽阔似马鞍,山的西部形如马尾。千百年来,这里“高数千仞,四面壁立”“西临堵水,北望黄龙”的独特地形,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不辞辛苦的游客市民,他们在这里凭高望远,游目骋怀。

独特地形加之较高的海拔,使得这里的早晨常常“阴晴不定”,出没云海奔腾的壮丽景观,众多摄影师慕名前来打卡。在网友“橄榄树”近日的航拍视频中,只见云海淹没了万仞群峰,缓缓奔涌到眼前,却又紧贴着山脊翻腾而去,渐渐消散,仿佛千军万马经过,又瞬间悄无声息,“只恐罡风来,飘摇随仙族”。

无数奇峰绝壁,多少云雾缥缈,古代那些领悟世间真理的修行者,显然把这里当做了他们的灵魂与天地呼应的最佳居所。千百年来,白马山流传无数传说故事,大多具有明显的道教文化色彩,与源远流长的武当山道教文化一脉相承。

一说真武祖师骑着白马云游至此,所到之处都留下马的痕迹,即如今所见的拴马石、跑马道、回马洞、卧马崖等以马为名的十几处景点。2010年,《白马山传说》被列入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推荐项目。

茶旅融合促振兴

登顶白马山沿途,最赏心悦目的是那漫山遍野的茶树。

据了解,该村种植茶叶的历史久远,全村有茶园千余亩,星罗棋布于名胜古迹、村落民居之间。近年来,白马山村探索茶旅融合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其茶叶已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有机茶认证。

靠山吃山。随着旅游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白马山村,从前无人问津的山景变成了百姓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家门口的“山货”成为抢手货。每到周末,白马山的农家乐院里熙熙攘攘,热情的农户泡上自种自摘自制的绿茶招待客人。

自制神仙豆腐、正宗土鸡蛋、鲜竹笋、野菜……都是地地道道的农家美味,刚刚端上桌,就被一扫而空。农户手工编织的草鞋、草帽、篾器等都成了抢手货。(十堰晚报 文、图/记者 韩玉砚

编辑:陆兴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