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刘嘉 通讯员 金鑫 梁昭仪)9月23日是“秋分”,我们迎来了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近日,记者在十堰市张湾区的乡村田野里看到,一幅幅五谷丰登、硕果累累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到处酝酿着收获的希望。
来张湾看“丰”景——农特品种植 丰收富农家
沙洲村村民张芳娥从2014年开始种植猕猴桃,今年她家种植的三亩多猕猴桃又喜获丰收!
张湾区西沟乡沙洲村作为猕猴桃种植专业村,现有猕猴桃种植户55户、种植主体2家,全村有猕猴桃种植面积260亩,年产量100吨,年产值260万元。当前,正值猕猴桃收获采摘的时节,一串串果实挂满枝头。沙洲村立足猕猴桃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甜猕沙洲”品牌建设,种植的猕猴桃个头大、品相好、口感好,市场销路不错,村民尝到了发展特色产业带来的甜头。
沙洲村的猕猴桃喜获丰收、相公村的冬桃满园飘香、秦家坪的八月炸饱满壮实、岳竹村的软籽石榴果实累累……就是靠这“一村一品”的小水果种植,张湾区各乡村民实现了致富增收,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得到巩固。
来张湾看“丰”景——市民打卡地 丰收游农家
见山茶舍,一间雅室,一隅宁静。在张湾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方滩乡的网红打卡地见山茶舍,阳光透过玻璃,洒进堵河畔的书屋,游客们在这里品茗赏读,远离喧嚣烦扰,尽享山水风光。
近年来,张湾区坚持示范引领,夯实产业基础,加快融合发展,瞄准城区百万市民消费市场,大力发展城郊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旅居康养,把乡村建成休闲打卡地、消费目的地,举办节庆活动,吸引市民下乡消费,全面激活乡村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
来张湾看“丰”景——和美宜居村 丰收净农家
在张湾区黄龙镇回龙村,每天有5名保洁员在生活垃圾定点投放驿站负责垃圾清运。垃圾不落地,环境更美丽。回龙村免费为3组村民分发70个分类垃圾箱,有了垃圾箱,村民都会自觉分类投放垃圾,回龙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和美宜居乡村建设如火如荼,除了农村垃圾分类和清运外,农村厕所改造也同步进行。截至目前,张湾区农村厕所改造已接近尾声,20个垃圾治理示范村、达标村创建已基本完成,126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26公里配套污水管网全面实现第三方专业化运维。
来张湾看“丰”景——养老有保障 丰收享农家
柏林镇秦家坪村虽然是张湾区距离城市最远的乡村之一,但每天这里的老年照料中心很热闹,老人们有的和棋友对弈聊天,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欢声笑语伴随着饭菜香味飘出院墙,让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养老服务。
喜迎中秋佳节,9月21日,秦家坪村的老人们聚在老年照料中心,揉面团、放馅料、压膜成型,忙得不亦乐乎,在欢声笑语一片祥和的节日氛围下,做成了一个个精致又漂亮的手工月饼。
目前,张湾区7个新建和19个提档升级的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已投入运营,7所改扩建的农村幼儿托幼中心已投入使用,年内可实现农村养老服务设施100%全覆盖。
来张湾看“丰”景——人居环境好 丰收美农家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花果街道蔡家村位于头堰水库上游,水质保护责任重大,今年,村里建设了一座污水处理站,用来收集周边村民的生活污水,接下来,计划再建七座污水处理站。此外,村民也积极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成立岸线巡查、保洁和志愿者护河的管理方式,确保农村污水处理能持久、可持续、效果佳。
水质清,产业兴。张湾区因地制宜,通过“小流域+产业”,打造了一批集观光旅游、特色采摘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美丽乡村。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畅通农村污水管网“毛细血管”,着力改善提升水环境生态质量,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蔡家村以房前屋后、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因地制宜从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发展、庭院经济等方面谋划建设,提出发展规划。国庆前夕,一批民宿、乡宿将正式开门迎客。
稻花香里说丰年,张湾区各乡镇正深入推进文旅农融合发展,不断书写出宜居宜业的和美幸福篇章。
编辑:思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