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网评论员 陈新
又是一年暑期,灿烂的笑脸,不变的初心,一群孩子和大学生志愿者的爱心故事继续上演。
炎炎夏日,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成为家长们的“急难愁盼”。今年暑期,聚焦家长带娃难问题,团十堰市委大力推进青年助力共同缔造行动,整合各方资源在全市155个村(社区)、88所学校、16个托幼养老中心开办259个“希望家园”,为当地双职工子女、农村儿童、困境家庭子女、快递小哥子女等提供就近托管服务,托管服务青少年8553人。
汇集多方力量,只为一个目的。一是“四联”协同 ,链接资源“组团服务”。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依托各地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农家书屋等阵地,广泛链接教育、妇联等部门特色资源,提供资源“联享”、工作“联办”、公益“联做”、课程“联建”的“四联”协同托管服务。争取专项资金为各地“希望家园”配发包含“科技盒子”、经典书籍、文体器材、手工材料等在内的“快乐成长包”,帮助丰富孩子们的暑期托管生活。二是汇聚青春力量,共筑“希望家园”。对于不少家庭来说,暑期是一个没有老师指导,没有父母陪伴的“空档期”。他们对接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驻汉高校及市内高校,深化“暑期三下乡”“家雁归巢”“七彩假期”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招募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参与暑期托管服务,为“家门口夏令营”如期开办提供充足人力保障。汇集多方力量,只为孩子们有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暑期生活。
爱心暑托班“托”起了孩子们的“多彩梦”。我们欣喜地发现,各地“希望家园”以孩子们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采取“指定内容+特色课程”模式量身定制课程表,既突出思想引领,又不失童真趣味。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结合各自专业特长备课,提供科普、游戏、体育、绘画、手工制作等个性化教学内容。暑期作业辅导、“童心向党”红领巾课堂、七彩假期、道德养成、安全自护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让“家门口夏令营”深受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
如何以“希望家园”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我们需要整合多方资源,汇聚更多青年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希望家园”成为孩子们的开心乐园。
相关链接:
编辑: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