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岳伟斌)“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近年来,武当山特区牢固树立“年轻干部到一线去,优秀干部从一线来”的鲜明用人导向,坚持一线育干、一线识干、一线选干、一线评干,培育选拔了一批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猛将”“闯将”“干将”,锻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队伍,不断将培训资源、职位资源、考评资源主动向“引客入武”、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疫情防控等一线战场倾斜,有效激发广大干部在一线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为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坚强的干部队伍支撑。
走好“育”的先行步,能力提升在一线。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唯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近年来武当山特区以服务旅游发展为中心,通过一线育、一线培,干部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引客入武”一线见世面。组建八个专班选派6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全国重点客源市场,开展“引客入武”旅游营销推广工作,叫响“来武当山过几天仙暇日子”旅游品牌,
让干部在品牌宣传推介中锻炼市场营销能力。在主体培育一线长才干。围绕“四大品牌”,聚焦武术、文旅等重点,组织50名干部到江浙地区开展旅游高质量发展才人提高班、组织51名村社区主职干部到江浙地区开展农旅融合外训班,通过培训提高干部旅游管理能力。在乡村振兴一线练功夫。选派70余人次年轻干部深度参与精准扶贫工作、10余名年轻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长、30余名年轻干部在区、办事处两级精准扶贫机构实践锻炼,使干部在烈火中锻造真金。
把握“识”的基础步,甄别考察在一线。治国之要,首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识人。武当山特区坚持把了解干部的“探头”延伸到一线最前沿,坚持做到“眼到”“耳到”“身到”,全面了解干部德才实绩,为干部绘一幅真实、完整、立体的“官方画像”。“眼到”识别干部才干。定期开展“直奔一线、直插现场”式考察,重点看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担当精神、在矛盾复杂地方的破题能力、在具体执行中的底线意识、在工作成效上的争先创优等具体表现。“耳到”了解干部口碑。既听“官方意见”,也听“群众口碑”,一方面通过个别座谈、平时考核的方式听取领导同事的意见,另一方面通过调查问卷、群众座谈会的形式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全面了解干部宗旨意识、执行意识、奉献意识、群众观念、工作作风。“身到”掌握干部素质。通过走访“八小时内”的工作圈,看其担当精神、能力素质、服务意识;也要走访“八小时外”的生活圈,看其道德品行、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清除识别工作的“死角”,全面公正评价干部,不断延伸干部识别“半径”,走进干部的生活圈,选出表里一致、忠诚干净的“勤务兵”。
做好“选”的关键步,干部任用在一线。武当山特区通过“学”“练”“考”“用”“督”提升了干部专业能力,对在一线战场推动矛盾成功化解、局面迅速打开、任务顺利完成、目标圆满实现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优先晋升职级、优先跟踪培养、优先表彰奖励、优先关怀关爱。同时,对那些工作不实、落实不力,不愿负责、不敢担当的干部坚决调整;对临阵退缩、失职渎职,不听指挥、行动迟缓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问责,推动了干部“能上能下”制度顺畅。坚持做到了让优秀者优先,实干者实惠,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先后提拔重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36名,职级晋升103名,对10余名违法违纪、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进行了调整和免职,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优则奖、劣则汰”的鲜明导向,有效推动了特区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用好“评”的致胜步,工作实绩在一线。“因材任人,国之大柄;考绩进秩,吏之常法。”工作干得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武当山特区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工作”,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始终做好舆论宣传和教育引导工作,既宣传正面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又曝光反面案例、持续警示教育,引导特区干部提升能力、转变作风,进一步把广大干部“敢”和“干”的劲头调动起来,把“闯”和“创”的精神激发出来,特区各单位结合能力作风建设、业务工作推进、履职尽责表现情况,每月推荐一批“能力作风建设标兵”,选树一批优秀典型,将其纳入后备干部库、纳入推荐评选对象、纳入典型宣传,先后评选出50名“能力作风建设标兵”和1名“履职不力干部”,用榜样力量引导全特区党员干部对标先进、争当先进。
编辑:陈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