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献血日丨十堰广电记者带你探寻一袋血液的神秘“旅程”

时间:2023-06-14 18:50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赵慧 周贤林 陈剑锋 实习生 姜南合子)无偿献血,奉献爱心。从血液采集到临床应用,从供血到输血,一袋爱心血究竟要经历怎样的历程,才能到达所需病人体内,期间又是如何保证血液安全呢?在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来临之际,十堰广电全媒体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位于六堰人民广场的爱心捐血屋采血点是一处街头固定无偿献血采集点,每天都会有不少爱心市民来到这里献血,6月14日,记者探访的第一站就从这里开始。

01

“您最近有没有感冒发热、吃药打针的情况,有没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六堰爱心捐血屋工作人员易静静正在对前来献血的市民进行体检征询,并解释说,献血可以改善血液粘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体内的铁质,献血不会对身体有任何影响。

6月14日[00-00-00--00-00-04]

不一会儿,急救送血车来到了这处采血点,他们将把今天在这里采集到的血液送回中心血站。

6月14日(1)[00-00-00--00-00-04]

市中心血站成分科负责人邓荣珍介绍,血液入库后到达的第一站就是成分科,首先进行滤白处理,滤白处理后经离心分离,把血液分成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在红细胞加入保养液后,可在冷藏状态下保存35天,新鲜冰冻血浆在冰冻状态下可保存一年以上邓荣珍告诉记者,对血液成分进行分离是为了节约血液资源,红细胞和血浆输给不同需求的患者,达到一血多用的效果。

02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血液在进行分离时,检验科也会对送到的同源血液样本进行同步“体检”,而这一步就是关乎血液是否安全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6月14日(4)[00-00-00--00-00-04]

市中心血站检验科主管技师杞倩秋介绍,血液的样本到检验科后,首先要进行标本的质量检查,检查合格的标本进行酶免检测,酶免检测包括了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和梅毒螺旋体这四类,还要进行血型的检测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当这些检测结果都合格,就要到核酸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检测,核酸实验室主要检测的是乙肝、丙肝、艾滋这三项的核酸结果,经过重重检测后,如果都合格,血液就可以供临床使用,这样就可以保证血液是安全有效的。

检验合格的血液将在供血科(俗称血库)进行存放,会根据需求分配到每个用血单位,用于临床使用。

6月14日(3)[00-00-00--00-00-11]

市中心血站供血科副主任陈晓霞介绍,每次只对一袋血进行打签,检查血辫是否有渗漏,再检查红细胞里是否存有凝块等异常现象,核对好标签后,再进行粘贴贴签,整个过程完成后,还要在电脑上逐袋扫码,三码核对,这样才能保证把合格的血液安全地放到成品库,供临床使用。

6月14日(5)[00-00-00--00-00-06]

在交接血液并准备配送到太和医院的过程中,记者看到存储箱里有一个温度计,它起什么作用呢?市中心血站供血科工作人员阚文航介绍,这是为了保证血液质量符合标准,血浆的运输温度要求是冰冻状态,为了保证运输过程的温度符合标准,上面还加了很多冰袋。

03

血液到达太和医院输血科后,医护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太和医院输血科主管技师周国均介绍,收到血液后首先要检查运送条件是否满足要求,比如温度、运输方式,其次还要复核血型,一切无误后,即可办理入库手续。

05

太和医院输血科主管技师王飞介绍,做交叉配血是为了验证病人的血型和供血者的血型是否相合,保证临床安全用血,对贫血的病人,一般发放红细胞,对需要改善凝血功能的病人,就发放血浆。

07

医务人员对血液进行配型成功后,这些血液可以进入到患者体内,为此趟生命旅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