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讲好“郧县人”故事 实证百万年人类史

时间:2023-06-05 19:21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谢守军)“沉睡百万年,一醒惊天下”。汉江,作为中国江淮河汉四大河流之一,世世代代以她滚动的甘泉,滋润着秦楚大地、哺育着秦楚儿女、孕育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因子。位于汉水上游河畔四级阶地上的学堂梁子遗址就是汉水孕育人类先祖的典型见证。在这里,先后出土了三具距今100万年的人类头骨、大量远古动物化石及石制品。人类头骨数量及完整程度,哺乳动物化石之丰富,世所罕见。

深耕不辍 彰显远古人类遗址价值

学堂梁子遗址所在的湖北十堰市郧阳区,位于汉江上游,秦岭南麓,埋藏着丰富的动物化石和史前人类遗迹。在郧阳不到50公里的范围内,有梅铺猿人遗址、白龙洞遗址、黄龙洞遗址及其他众多的旧石器化石点。这种富集现象非常罕见,堪称人类进化的廊道。

1989年,文物普查人员在工作中发现了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由此揭开了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工作的序幕。1990年,第二具更加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发现,更是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两具古人类头骨化石由此获名“郧县人”1号头骨和“郧县人”2号头骨。1990年至2021年,前后进行了六次考古发掘,进一步探明了遗址类型及范围,丰富了遗址的内涵。特别是2022年5月18日,新发现100万年前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与以前出土的1号、2号头骨位于同一套地层中,地貌位置、地层序列和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显示人类化石埋藏于早、中更新世地层中,处在东亚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填补了人类演化链条中100万年节点的缺憾,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东亚直立人与智人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提供了翔实而关键的化石及文化证据。新的发现为实证中华大地100万年的人类演化史,讲好东方人类故乡先民演化和文化发展的故事,提供了关键节点的重要依据与信息,学堂梁子遗址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保护为先 还原先祖生活家园

学堂梁子遗址发现以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遗址的保护。1989年12月,郧县人民政府发布保护学堂梁子遗址的通告。1992年12月,郧县人民政府公布学堂梁子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1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学堂梁子遗址为第三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学堂梁子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确保学堂梁子遗址的安全,十堰市郧阳区认真落实“四有”“四防”“五纳入”工作,1989年将青曲镇弥陀寺村所辖的山梁坡地划定为文物保护范围,将汉江河坡沿山梁至弥陀寺小学西止的梁子两侧划为重点保护区。2002年5月17日,湖北省文物专家及地方文物干部经勘察、座谈,重新划定了新的更为合理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并就管理机构的运行及遗址的管理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规范。

在安防方面,设有固定的文物安全监测人员,负责遗址安全动态监测工作,及时排查整改文物安全隐患。文旅、公安、消防联手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有效避免了文物安全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在遗址保护范围内设置了防护围栏、安装了监控设施、警示标示和界碑,保障文物本体安全。 

在建设方面,严格遵守考古遗址公园保护相关规定。保护范围内除遗址保护、展示、管理必需的配套设施、基础设施、环境修复和展示园区必要的设施之外,一律不再新批建设用地。与遗址保护相关的建设活动均应满足文物保护要求,不得破坏考古文化层。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项目严格履行法定程序报批手续。改建和新建的建筑高度严格限制在7米以内,层数控制在两层。建筑形式、体量、色彩必须与周边历史环境及遗址的价值特征相协调。 

640

在规划及项目支持方面,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高站位规划,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国家文物局2014年6月20日正式下达《关于学堂梁子遗址保护规划的批复》,湖北省人民政府于2017年9月公布实施。2022年,投入资金改造建成3500平方米的“郧县人”遗址展示馆(考古工作站),能够满足发掘出土的5000余件石器、动物骨骼化石等文物及标本的陈列展示、考古研究与办公等需求。同时,为配合考古发掘工作,搭建考古保护大棚2100平方米,建成恒温恒湿考古方舱1050平方米。

全力推进 书写保护利用新篇章

2019年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学堂梁子遗址纳入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文化遗址公园项目库。2021年3月,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复了《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规划》。2022年12月29日,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入列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目前已启动遗址公园规划方案的完善工作。

按照规划,公园建设以人类文化遗存和环境为本底,按照“一轴一带双核四区五点”对遗址价值进行阐释展示。即,以人类演化展示为主轴,通过“郧县人”遗址地和遗址展示馆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展示带展示,通过考古教育区(含考古发掘遗址现场展示、人类进化光廊展示、地层剖面展示、考古学堂展示)、自然生态区、产业展示区和景观展示区四区及游客集散点(游客中心)、考古体验点、环境展示点、化石认识点、田园休闲点五点的设置,使公众在观光体验中了解中国旧石器文化、相关考古学及人类演化方面的知识,将公园打造成一个集保护与展示、考古科研、科普教育、文化服务与共享交流、休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场所,充分地发挥文化遗址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30605225410

2023年是学堂梁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立项的第一年,郧阳区委、区政府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继续对照相关标准和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

积极配合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全面配合湖北省考古所考古发掘工作,为考古队提供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遗址开展进一步的考古工作。加强与国家、湖北省考古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合作,以中国郧阳古人类研究中心为平台,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加大对学堂梁子遗址的研究及价值阐释工作,为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展陈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遗址文化公园道路、标识标牌、公厕等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学堂梁子遗址水路和公路的双循环;尽快完成核心区内土地征用等基础性事宜,为建设遗址文化公园创造条件。

加强遗址及出土文物价值的宣传及科普工作。组织文物单位、博物馆与各类媒体联合录制精品节目,广泛宣传学堂梁子遗址及出土文物的价值和内涵,持续完善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长效机制,不断扩大“郧县人”的影响力。

加快遗址展示及文旅融合。将学堂梁子遗址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周边的环境改造,使遗址保护与乡村振兴同部署、同规划、同推进。积极做好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下一步,按照《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将分三期推进。2023年,争创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完成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展示用房、游客中心、停车场、游步道、道路升级改造等建设项目,争取“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授牌,及早对外开放。到2025年,争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一步完善提升,力争将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建成集遗址保护、寻根溯源、田园休闲为一体的古人类生存演化研究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到2030年,将以“郧县人”为核心、辐射周围不到50公里内的“梅铺猿人”“黄龙洞人”“白龙洞人”整体规划、系统考古、串联打造,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