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有条“美女河”!不仅风景好,还有古民居

时间:2023-05-21 09:00 来源:十堰晚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见过美女,你见过美女河吗?在十堰市郧西县大山深处,就有着这样一条河流,两岸风景优美,还有众多独具风情的古民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村里有条“美女河”

郧西县土门镇家竹村,是一座隐藏于大山深处、美女河畔的传统村落,就像一本尘封多年的古书,字里行间透露着岁月沧桑,写满了乡愁记忆。

近日,记者从土门镇政府出发,过溪流,上高山,经过一个又一个村庄,终于来到家竹村。目之所及,油菜花和翠竹林点缀山坡、河谷。

向导介绍,家竹村自古以来便有漫山遍野的竹林,郁郁葱葱。从清朝初期开始,当地就有竹编传统,竹筐、竹篓、竹椅、竹扇……品种繁多,造型新颖别致。

村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一条穿村而过的河流。绿树掩映的河岸紧挨民居,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树下闲聊。来到河边,清冽的河水与石头、水草相遇,发出的声音如鸣环佩。这条全长不过42公里的河流便是郧西妇孺皆知、历史久远的“美女河”。

640

翻出当地家谱,美女河原称麦峪河。因为当地口口相传的“唐朝选妃”故事,经方言融合后被百姓称为“美女河”。

据村支书童胜明介绍,据传唐文宗年间,皇帝梦见一个名叫麦峪河龙潭湾的地方出美女,便派官员从长安出发,寻找这个地方。

官员出蓝田,走商州,进山阳,来到郧西境内,果然打听到麦峪河龙潭湾,可是连访数日也未见到绝色美女。忽一日,官员在麦峪河边发现一个手拿竹棍的秃头女子,头顶升子(装粮工具)四处借粮。

官员突发奇想,头顶升子象征国事太平、五谷丰登,遂把女子带回。到了长安,秃头女子露出庐山真面目,摇身一变成为倾国倾城的绝色美人,深受皇帝喜爱。

消息不胫而走,“美女河”的名字由此诞生。

选址体现天人合一

千百年来,家竹村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美女河畔。

如今的家竹村古民居,主要分为张家湾、任家湾、神仙湾。走入其中,既能感受到四季如画、河流缠绕的自然风景之美,又能体会到百年传承、文化交融的人文历史之厚重。

翻开纸页泛黄的家谱,迁徙的秘密藏于其中。明清时期,张姓、任姓、童姓陆陆续续来到美女河畔的家竹村,落地生根,繁衍生息。漫长的岁月里,一代又一代村民辛勤劳作,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

640

后来,村里的有识之士跑到山外经商做买卖,一些人经商发达后,回到村里大兴土木,兴建了一处处院落,使家竹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型村落,也是鄂西北典型民居建筑的缩影。

登高望远,张家湾、任家湾、神仙湾均倚山面水,整个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遵循背山傍水、负阴抱阳,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使村落的整体轮廓与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

640 (1)

张家湾。

民居规模最大的任家湾,地形最为神奇。远处苍茫群山中,其中一脉延伸到美女河畔戛然而止,河水被阻挡后由此拐弯,常年冲刷造就一处椭圆形的肥沃土地。任家湾人在山前选址盖屋,门前依次是耕地、河流,出门即可来到田地劳作。

640 (2)

民居规模最大的任家湾。

后来,为了防止河水冲毁农田,他们又在后山挖出隧道,让河水改道。

640 (3)

就是这处人工隧道,让河流改道变成良田。

童胜明介绍,“即使遇到干旱季节,家竹村因为灌溉方便,庄稼也能丰收。哪怕遇到洪涝灾害,也因为地势较高、河流改道,能够平安无事。”

古风古韵慰乡愁

时光荏苒,几百年过去了,家竹村仍保留着原始古朴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至今尚存较为完整的古街道、古民居,以及古山寨、古庙、古井、古树,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令人叹为观止。

站在公路上远眺,任家湾镶嵌在青山绿水间,一条笔直的道路伸进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民居。内部房屋均为独门独院的砖瓦土坯房,棋盘般纵横交错。

640 (4)

任家湾镶嵌在青山绿水间。

这里最有名的一个大院设计巧妙,艺术精湛。所有院落之间均由封火墙分隔,防火、防盗、防潮、防震功能明显。建筑基脚及以上3米墙体均用青石条砌筑,石条之间相互咬合,用桐油和石灰勾缝,其上再用青砖砌斗墙。据说当年起屋造房前,曾雇用十几名石匠打造青石条,可见工程之浩大。

走进大院,到处是雕檐刻壁、描龙画凤。大门上有火焰山,正中有福、禄、寿、禧四仙肖像木雕,山间和檐口均有淡墨彩画。门栓门槛均用青石打磨而成,并饰有各种瑞鸟祥兽,至今光彩依旧。室内门窗隔扇均雕刻有人物肖像及花鸟图案,风格独特,艺术精湛。

640 (5)

640 (6)

古民居的精美图画,至今尚存。

在家竹村,更多的还是近百年来建造、稍显普通的干打垒房屋,但无处不在的墙绘、石雕体现出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位80多岁的老人说,别看土坯房是由泥土建造,但十分牢固。房子采用榫卯结构,用的都是山上的木材、地里的黄泥,村里的老人都喜欢住在这样的土房子里。

640 (1)

风光秀美的家竹村神仙湾。

一位游客曾这样记录家竹村:“这里环境幽深,风景秀丽,远离了繁华,宛若世外桃源;这里山美、水美、人文美,色彩斑斓的山川河流、古色古香的民居老宅、朴实好客的淳朴村民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修旧如旧“活”起来

在家竹村,记者看到,尽管是工作日,但该村一点也不冷清。山头上、公路上,三五成群的游客,有的登高望远,有的忙着摄影、拍抖音。

公路边的民居焕然一新,院子里挂着灯笼、油纸伞等传统手工艺品。游客穿梭在一个个院落间,感受这个历经数百年却又带着现代气息的山村风貌。与公路一水之隔的民居正在施工改造,古门楼、古井,以及石桌、石凳、石槽、土灶等古老器具,均被悉心保留。

640 (7)

640 (8)

640 (9)

传统村落改造中,先人使用过的老物件均被保留。

“我们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好时机,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让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力争让传统村落成为人们放松身心、寻觅乡愁的首选地,让传统村落‘活’起来。”童胜明表示。

640 (10)

640 (11)

改造后的民居,在古朴中焕发新生。

该村在进行古村改造时,不砍树、不毁草木、不挪石,以保护性开发为主,不搞大拆大建,让古村里的一砖一石、一瓦一梁都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今年,越来越多的乡亲回到老屋,村里头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童胜明憧憬,“只要老屋还在,我们就能记住乡愁、留住幸福,家乡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

编辑:陆兴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