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级浪漫!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巧思!

时间:2023-04-25 08:54 来源:解放军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今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

图片

制图:王云苗

在“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

图片

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国家航天局提供)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获取的包括影像图在内的一批科学探测数据,将为人类深入认知火星作出中国贡献,“神舟”往返、“天宫”建成“嫦娥”探月、“天问”探火……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加速推进我们将华夏神话变成现实,让中国红闪耀宇宙深处,更把中国式的浪漫“写入”太空……祝融号每前进一米,就会在地表刻下两个“中”字!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经历202天的奔火飞行,成功进入环火轨道。

2021年5月15日,着陆巡视器降落在目标着陆点,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

图片

“祝融号”火星车与着陆平台合影。

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在遥远的火星,祝融号火星车每前进一米,就会在地表刻下两个“中”字。

这个独特又浪漫的“脚印”,源于科研人员的精心设计:祝融号两个后轮上带有“中”字,行驶时会留下印记。根据字间距,他们可判断火星车是否出现打滑等风险,随着祝融号的行进,火星上已留数千个“中”,鞋底都藏着“秘密”!他们举手投足间皆是中国范儿!

他们是“太空书法家”,在云霄之外,笔墨行云流水,执行“神十二”任务期间,刘伯明用毛笔写下大大的“理想”。

图片

今年春节,“神十五”乘组费俊龙、张陆、邓清明合写了一副春联,挂起中国结,大年三十的饺子也不能少。

图片

他们是“太空民乐家”,万米高空奏响传统乐器,在“神十”飞行期间,航天员张晓光曾举行“音乐会”,将美妙的笛声带上太空。

图片

“神十三”乘组进入太空,航天员们的乐器更加多样,王亚平轻抚古筝,一曲《茉莉花》宛转悠扬,叶光富手执葫芦丝,将《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旋律洒满天宫。

图片

此外,航天员们还将传统手工艺扎染带上太空,在失重条件下泡茶饮茶,闲暇时打太极强身健体,就连航天员的舱内用鞋,鞋底还藏着一个小秘密:这双鞋柔软、轻便,鞋底镂空,图案设计源于“九天揽月”的篆书汉字,外圈环绕的是周天星宿。

图片

把想象变成现实,这些名字是属于中国人的独有浪漫!

对于广袤宇宙,中国古人有过无数浪漫想象,而今再抬头那些闪闪发光的名字,已将远古神话一一照进现实“神舟”飞天。

1994年,“神舟”从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自主制造的载人飞船的名字。

图片

2022年11月29日,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天宫”之家

2013年10月,中国载人空间站被命名为“天宫”,货运飞船被命名为“天舟”。

图片

中国人在自己的“太空家园”首次“太空会师”,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嫦娥”奔月

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

图片

玉兔二号巡视器全景相机对嫦娥四号着陆器成像。

“羲和”探日

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我国太空探测迎来“探日”时代。

图片

中国“北斗”星光闪耀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图片

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示意图。

叩问苍穹,探索不停,星辰大海,征途无边,向步履不停的中国航天人,致敬!

(转载请注明来源解放军报微信;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国家航天局、中国政府网等)

编辑:陈琦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