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敏:急救资源下沉 服务乡村振兴

时间:2023-04-21 08:46 来源:光明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4月中旬,人社部高层次专家国情研修班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举办。在研修期间,湖北十堰市急救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刘家敏,与多地医院代表会商急救发展,调研农村急救现状。他认为,目前全国部分地区,特别是乡村医疗急救体系发展不平衡。他呼吁,急救资源下沉服务乡村振兴。

07q63ct6000-7sbn

刘家敏询问神山村老支书彭水生村卫生室情况。

站在小井红军医院旧址,刘家敏看到1928年军民募捐建起的木质结构、上下两层32间的首家红军医院,曾在医护人员、药材和器械严重缺乏情况下,救治了一批批军民伤员,不禁感慨道:这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医疗卫生事业发源地之一,是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历史见证。作为急救人,在今天和平新时代,更应守护群众健康。

刘家敏认为,实现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目的,改善农民健康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因此,必要筑牢农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加快优质医疗急救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健全县、乡、村高效的农村急救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就近就急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救治服务。

刘家敏介绍,湖北省及各地市、县都出台了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方案,强化农村急救领导责任与组织保障,明确市州急救中心公益一类事业编制不少于20人、县级120指挥中心编制不少于10人、乡镇卫生院急救站救护车1台以上、村卫生室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把急救资源配置到乡村。十堰市2005年成立市急救中心、各县市区120指挥中心和市县乡三级医院急救站,现有151家2670名急救人员、393台救护车、1架直升机、20只急救船,率先建立健全了农村急救和陆、空、水联合救援体系,打造出全市城镇15分钟、乡村30分钟急救圈与1小时航空医疗救援圈。

刘家敏呼吁,在祖国每一个角落,打120都应得到及时急救。早日出台国家“院前急救法”,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急救体系,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乡村振兴,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编辑:姜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