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假如某一天,有一名病危的患者正焦急等待造血干细胞救命,且自己与对方也能配型成功,你会选择怎么做?这个十堰医学生做的决定就是最好的答案。
“这是做好事啊,
我当然愿意”
今年27岁的王小明(化名)是湖北医药学院口腔医学院研究生二年级学生,目前在十堰市人民医院住培。
在工作和生活中,王小明(左)也是一个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人。
2014年10月,还在湖北医药学院上本科的王小明在一次无偿献血中了解到,另外捐献20CC血液就可以加入中华骨髓库。于是王小明采样入库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去年11月,王小明接到电话,得知他与一个血液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要做高分辨检测,问他是否愿意。“这是做好事,我当然愿意。”王小明想都没想就肯定地回答。
期间,王小明做了3轮筛查和一次体检。今年3月初,经过高分辨检测,确定他为最合适的捐献者。
得知自己要去武汉捐献,王小明向学校和市人民医院请假。王小明所在的口腔医学院得知此事后,21日晚上,该院分党委书记许珊、分党委副书记林宝虎和学校部分老师来到人民医院看望王小明,为他送上鲜花。
“能帮助那个小女孩,
我是幸运的”
22日上午,王小明动身前往武汉第一医院,完成血检,之后他连续4天半注射9针“动员剂”,用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用以捐献造血干细胞。
27日上午,随着医护人员的熟练操作,血液分离机发出“嗡嗡”的响声,王小明的血液缓缓地在无菌管中流动,通过血液分离机进行分离。1.5个小时后,8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装进无菌袋中。
由于造血干细胞捐献遵循“双盲”原则,所以王小明只知道对方是个3岁的小女孩。“我觉得我是幸运的。”王小明表示,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是几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他能和对方配型成功,能够帮助到这么小的孩子,他感到幸运。希望小女孩能好好活下去,健康成长,享受世界的美好。
据了解,此次王小明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也让他成为湖北省第565例、十堰市第2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谢谢恩人
给我小孩重生之光”
在送出这份“生命礼物”的同时,王小明也收到了一封“以生命之名”的回信。
小女孩的家属在信中写道“谢谢您恩人,因为有您,给我小孩重生之光....”信中,除了感谢王小明,受捐者家属还表达了对孩子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如果你也想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员,延续善良和爱心,可以联系十堰市红十字会,电话:0719-8682758
跨越生与死的距离,去挽救陌生小女孩的生命,是爱,让生命在延续,让我们为十堰医学生王小明点赞。
因为器官捐赠一般采用“双盲原则”,捐受双方信息都要保密,造血干细胞捐赠也参照此原则,所以我们不能公布王小明的真实姓名。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