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翁红 马凯俊 通讯员 郭安富 万月)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也是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眼下,一种共享经济新模式正在我市悄然兴起,不仅实现了游客得体验、村民得收益的双赢局面,也描绘出一幅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3月12日上午,记者在茅箭区茅塔乡康家农场看到,这里共享菜园让租地种菜成为了潮流。20多亩的土地上,一部分建起了培育着各类蔬菜瓜果幼苗的温室大棚,另一部分则被划分为200个工整的地块等待认领。
康家农场负责人邵兴权介绍,农场开园时有一万多人前来参加活动,目前已经认领了三分之二的菜园, 一块12平米的地租价分为两种,一种是980元/年的自耕自种型,另一种是1980元/年的代耕代种型,代耕代种型会把种子、肥料、农具全部配好,到了季节该收菜的时候会通知对方来收。
康家村位于茅箭南部山区,距十堰城区12公里。在规划“共享农场”之前,这片菜地杂乱无章,环境较差,如何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发挥土地价值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康家村干部王玉介绍,经过多次商讨,大家决定建设共享农场,既能壮大集体经济,又能带动乡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还能让群众增收致富,推进了“党支部+企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去年12月“共享农场”规划建设完成。
王玉表示,依托共享农场会定期开展丰收节、田园音乐节、农事体验等主题活动,预计每年可吸引游客5万余人,带动周边群众就业50余人,同时还带动餐饮业和住宿业,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
现在每逢周末,康家农场都是一派忙碌景象,游客们纷至沓来,体验乡村生活。
将零散的菜地建设成“共享菜园”,对村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对城市居民来说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在郧阳区的龙韵共享生态农场,市民只需花365元就能拥有自己的一块小菜园。眼下天气慢慢转暖,每天这里都能吸引数千人过来观光打卡、体验农事。
为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从2022年4月份,龙韵村就开始兴建共享农场,将这里建设成为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龙韵村支部委员黄林介绍,共享农场一期项目租赁区已经建成,共有500个地块,约有100个地块已经租赁出去。
目前,园里正在建设特色小屋、露营基地、亲子漂流、萌宠乐园等项目,预计今年五一正式对外开放。黄林表示,项目建成后,可稳定吸纳就业岗位50个,同时也能给龙韵村带来约50万的收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前“共享农场”正在全市多地兴起,不仅实现游客得体验、村民得收益的双赢局面,也丰富了美丽乡村产业内涵,提升了乡村闲置土地资源收益。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授肖俊涛表示,要鼓励发展,把闲置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共享模式;要规范发展,相关部门要及时介入,进行规范的发展。
编辑:王聪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