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丨湖北十堰:“共享农场”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
央广网十堰3月7日消息 锄地、采摘、烹饪……连日来,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共享农场”康家农场内一片忙碌景象,每天都有市民游客前来踏青,体验乡村生活,仅农场开园当天游客数便突破12000人。
茅塔乡康家村康家农场(央广网发 茅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城区见惯了共享单车、共享书屋等共享经济的延伸产业,但共享农场我还是第一次见,这里的菜园比公园还美。”前来踏青游玩的王先生对这里充满了好奇。
据了解,规划“共享农场”之前,这片位于康家村的菜地杂乱无章,村民们东一块西一块种菜、堆放杂物,环境较差。如何让这块地变废为宝?也成为村里发展的大难题。
村民在茅塔乡“共享菜园”内耕种(央广网发 茅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2年,茅塔乡康家村积极探索推进“党支部+企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因地制宜打造集旅游观光、研学体验、民宿康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模式。通过整合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让资源活起来,农民富起来,乡村美起来。
康家农场(央广网发 茅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经康家村村委会组织村民多次开会商讨、建议,大家一致决定将零散的菜地合理规划,建设成“共享农场”,通过以“党支部+企业+农户+市民认领+村民耕种”的方式,鼓励和吸引更多城市市民前来认领,由村委会组织村民代为种植管理。
市民在“共享农场”内沉浸式体验乡村生活(央广网发 茅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每逢节假日,便有市民带着三五好友和家人到‘共享菜园’采摘新鲜的绿色食品,再到农家‘共享厨房’烹饪,就能品尝地道的乡村美味。”康家村党支部书记王锋介绍,“共享农场”是将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链相互融合的大胆尝试,既充分利用了乡村闲置土地,又能带动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小朋友在“共享菜园”内体验耕种(央广网发 茅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悉,2017年以来,茅塔乡大力实施村庄环境美化,民居民俗亮化工程,发展庭院经济、文旅产业,先后打造了桃源人家等乡村风味浓郁的农家乐30余家,带动2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年游客接待量近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达5000余万元。(记者朱娜 实习生邓子依 通讯员万月 郭安富)
编辑: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