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马凯俊)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探索提升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是全国人大代表、太和医院护理部主任李龙倜一直关心的问题。
在长期以来的调研中,李龙倜遇到重复入院的老人,大多居家环境不友好,康复护理不到位,即便有些家庭请了保姆或者护工,但他们普遍缺乏老年人医护的专业技能,李龙倜表示,当前,养老护理员、老年专科护士缺乏,专业的医护技术人员才能保障专业的服务。
针对这一问题,李龙倜从2016年就开始探索解决方案。她和团队先后到新加坡、韩国、加拿大等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调研,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太和医院以院内养老机构为试点,建立了公益性培训机构。李龙倜介绍,民政部门给予大力的支持及资金补助,太和医院提供师资力量,让培训更加顺畅、更加有保障、更加可持续性。
今年的全国两会,李龙倜想呼吁将这一模式向全国推广,培养更多老年人护理专业人才。
现阶段,中国人养老,3%在养老机构,7%是社区养老,90%以上都是居家养老,但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大多去了社区和养老机构,那么,占绝大多数的居家养老人员,如何享受专业化养老服务?全国两会开幕在即,李龙倜加紧了在社区的调研。
她了解到,志愿者因个人精力有限对参加专业化养老护理员的培训积极性不高,对如何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志愿者希望可以借鉴献血激励机制,将自己所做的养老志愿者服务成果惠及自身及家人。
社区志愿者提到的献血激励机制,给了李龙倜很大的启发。结合前期调研的情况,今年全国两会,李龙倜准备提出“探索推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积分模式”的建议。
李龙倜介绍,低龄积时间、高龄兑服务,倡导退休人员,低龄、乐龄的老年人,社区党员,市政的社工成为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照护服务。
与此同时,李龙倜代表还呼吁,进一步打破民政和卫健部门壁垒,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普及,解决重度失能老人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费用,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