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蔡丹 张欣)好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十堰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全力以赴攻难点、破堵点、优服务、提效能,以一流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2月22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通报了2022年度营商环境综合考核评价结果,我市在全省17个市(州)中排名第四。
近日,华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工厂项目负责人宋健,一次性拿到了《土地不动产权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项目开工必备的五大证件,宋健说,证件办理速度提升很多,并且在办理的过程中会全程跟踪指导,保证资料不错不缺。
政企同频共振、同向发力,部门通力合作,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最终实现了“五证同发”。我市通过联合申报、容缺受理、网上推送、资料共享、并联审批等方式,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事项、环节和时限,让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宋健表示,“五证”同发大大缩减了项目的开工时间,比预期的最少要快将近一年左右。
在行政审批权力上做“减法”,服务上做“加法”。
近年来,我市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建成市政务服务大数据中心,40个部门数据共享互通,“襄十随神”城市群、市县两级356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区域通办”,昔日“群众多跑腿”,今日“数据多跑路”,正成为十堰利企便民的生动注脚。
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宋敬美介绍,近些年来,我市又开展了多轮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的精简、下放工作,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由879项减至215项,减幅达75.5%。
优化营商环境,赋能经济发展,全市各地各部门不断拿出真金白银、实干举措。茅箭区免费赠送“企业开办大礼包”,市市场监管局积极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融合,市行政审批局将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至20天,注销申请材料压缩40%以上。
据市营商办副主任刘军介绍,全市37项先行试点改革事项,49个改革试点获省级表彰,数量排名全省第二,多项营商环境改革典型经验受国家级、省级推广,5项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2月22日上午,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通报了2022年度营商环境综合考核评价结果,我市在全省17个市(州)中排名第四,丹江口市、郧阳区、茅箭区、竹山县4个县市区进入全省前30名。
刘军表示,十堰营商便利,是投资宝地,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了完善的产业投资政策和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建立了“市领导担任首席服务官”“项目审批全程代办”等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一流的服务保障。
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中央和省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坚持顶格落实、免申即享、直达快享,为2022家市场主体减免房租2264万元,7797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019万元,累计办理全口径增值税留抵退税36.2亿元,引导金融机构投放贷款1230亿元。
刘军表示,我市将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活力,解决市场主体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标全国、全省最优地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编辑:李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