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王逸雯 田晶晶)近日,《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将科学划分老年人能力等级,给优化养老服务提供基本依据。那么老年人能力如何评估?能力评估结果又有哪些作用呢?
在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医养中心,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孟琼正在根据国家标准,为向奶奶做评估。孟琼一边和向奶奶聊天,一边在表格上“打分”,这些看似拉家常的对话,可以反映出向奶奶的基本情况。
孟琼介绍,他们在评估过程中发现,向奶奶的认知能力和平衡能力有略微下降,所以在日常照护过程中,要做好风险防范,防止老人坠床、跌倒等情况发生,要加强老人的平衡能力和认知能力训练,延缓认知功能衰退。
此次发布的《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主要从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记忆、理解能力等26个方面来对老人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能力水平越好。标准将老年人能力分为能力完好、能力轻度受损(轻度失能)、能力中度受损(中度失能)、能力重度受损(重度失能)、能力完全丧失(完全失能)5个等级。
在张湾区艳湖社区医养中心,每位老人入住前都需要经过能力评估,入住后还会进行动态评估。该中心负责人徐莹介绍,根据老人不同能力等级制定相应的照护计划,比如对于重度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人,每两小时会为老人翻身一次,保证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护。
老年人能力评估类似体检,主要内容是老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状况,包括老年人穿衣、吃饭、洗澡等自理能力,行走、上下楼等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社会参与能力等。通过老年人能力评估,可判断老年人生活能否自理、需不需要人照顾以及需要哪些方面的照顾等情况。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工作人员刘丹介绍,一方面,老年人可根据需要参与评估,有助于了解自身能力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服务或者申请相关保障政策;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了老人入住养老机构进行能力评估并确定收费标准时,养老机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不公平问题。统一评估标准有利于老年人权益的保障和养老领域公平服务的实现。而对于养老服务机构来说,可根据评估结果准确了解每个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照护服务方案,提高养老服务的适配性和效率,有效防范服务风险。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根据国家标准相关解读开展工作指引、实务培训和应用指导,推动标准落实见效,加强评估结果的推广应用。
刘丹表示,将结合十堰实际,指导各地区广泛应用国家标准,依据评估结果为失能老人发放护理补贴、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制定照护服务计划等,做到精准服务有保障,加强与医疗卫生、残联等部门的协同,推动评估结果全市范围内互相认可、按需使用。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