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道地药材资源优势 助推十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时间:2023-02-06 17:12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特约记者 温明十堰在“全国中药区划图”中区位显赫,接西南、华北、华东三方地气,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因地制宜发展道地药材产业契合“产业富市”发展目标,有利于完善我市产业体系。因此,十堰必须要积极把握当前机会,密切联系地域实际,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道地药材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道地药材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经济增长点,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成势见效提供重要支撑。

十堰道地药材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道地药材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绿色产业,对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推进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十堰山地众多、环境适宜,中药材种类丰富、品质上乘,又有着深厚的道教医药文化底蕴,发展道地药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山场面积辽阔。全市山场面积近3000万亩,人均9亩,人均版土面积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6倍。据调查,全市适宜中药材种植的面积在300万亩以上,全市各县市区均适宜中药材种植。初步估算,全市中药材纯种面积、套种面积和野生药材面积累计达500万亩以上,发展潜力巨大。

(二)种植环境良好。十堰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5-16℃,比同纬度的国内各地高0.5-1℃。年降雨量840-1150mm,雨量充沛。年辐射量107-111千卡/厘米2,≥10℃的辐射量77-84千卡/厘米2,春季热量居全省之冠。日照时数1655-1958小时/年,无霜期224-255天。独特的自然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多种中药材生长、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品种资源丰富。十堰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中药材资源异常丰富,在业界素有“北有长白山、南有武当山”之说,是我国著名的“天然药库”。据统计,全市中药材品种达2518种,其中植物类2233种,动物类232种,矿物类22种,加工类31种,品种资源可与长白山、云南、西藏等著名中药材原产地媲美。全市具有药用、食用、保健、养生、观赏等经济价值的植物达2000种以上,其中尤以清热解毒药、祛风除湿药、活血化瘀止血药、止咳化痰平喘药及补益的药较多。

(四)产品品质上乘。十堰秦巴武当山区,是神农搭架采药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道地中药材的重要原产地之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我市竹溪县被国家确定为“黄连之乡”,房县为“党参之乡”,郧西县为“黄姜之乡”,竹山县为“肚倍之乡”。产自我市的道地中药材品质上乘,药效成分普遍高于全国其他产区。较高的质量、较好的疗效使得我市的多种道地药材长期被国内外知名药企所青睐,2013年,陕西天士力药业在我市建设万亩丹参基地,建成后,年产量可达3000万公斤,产值近9亿元。

(五)医药文化深厚。古武当山“十道九医”,修道之人都知医理,形成了以防病养生为特色的道教医学体系。据记载,东晋医学家葛洪、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宋代道家陈抟、张三丰等人都先后在武当山寻药立著修身养性。房县是神农搭架采药发源地,神农氏宣药疗疾,味尝草木作方书,相传因尝断肠草而逝,奉为药王神,有《神农本草经》传世。李时珍在房县(神农架-武当山山区)采药治病著述《本草纲目》达11年,70%的中药材标本采自武当山区。

十堰道地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十堰市道地药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可喜成绩,但相较于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而言,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资源开发亟待加强。

(一)缺少龙头带动,市场竞争力不强。道地药材产业生产经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少龙头型企业,且带动作用不强,道地药材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被动形成“卖药材,买药材”的单一模式。特色优势品种少,主要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主导产品的优势不明显,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影响产业化形成和发展,造成十堰道地药材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优质优价未得到体现。

(二)人才匮乏,科技支撑薄弱。道地药材栽培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只有极少医药学院科研人员因课题要求才涉足此行。从事中药材栽培技术推广的中高级药材专业技术人员几乎空白,大多是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员,导致道地药材从制种、栽培、采收到加工贮运等环节仍停留在低水平、自发性、盲目性和非标准化的生产局面。标准化水平较低,种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生产投入品使用不够规范,制约了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

(三)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低。道地药材产业存在“低、小、散”现状,产业链有机衔接不够,跨界融合还未成体系,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当前,大部分道地药材产业链条短,产品以原材料销售为主,精深加工程度较低,且企业与产业之间链接松散,未能形成大品牌、大品种,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道地药材优良品种短缺,种子种苗基地和市场规模较小,集约化、集群化程度低,缺少产销合作组织和龙头加工企业带动。

(四)药材缺乏深加工。目前十堰道地药材市场规模发展迅速,本市大多数中药企业由于经营规模有限,缺乏科研经费,研发能力偏弱。药材加工终端产品少,大部分药材都停留在粗加工阶段,附加值较低,缺乏深加工环节。国际国内中药材贸易中大部分仍以原料药为主,造成资源的大量流失。道地药材与旅游、文化、药食同源食品、药膳保健食品、健康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还未真正形成,产业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挖掘。

(五)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少。从湖北省农业厅产业化处统计发现十堰市和道地药材相关的重点龙头企业有:湖北丹江口丹澳药化工有限公司、湖北天圣康迪制药有限公司、竹山县天新医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竹溪县华驰医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品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全市中药材面积达109万亩,其中人工种植基地面积80余万亩,主要种植的道地中药材品种达28个,其中,基地面积20万亩以上的是木瓜,10万亩以上的有杜仲、肚倍、黄姜,万亩以上的有金银花、黄连、玄参、连翘、板蓝根、柴胡、虎杖、桔梗、丹参等,年产中药材23.8万吨,综合产值80亿元左右。重点龙头企业数量相对少,辐射带动道地药材产业发展力度弱。

(六)药材基地建设缓慢。从2001年起,湖北科技厅、农业厅等部门联合在全省开展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大力实施中药材资源的规范化、产业化开发,目前湖北省已经形成了鄂东北低山丘陵区、鄂北岗地区、鄂西北山地区、鄂东南低山丘陵区、江汉平原区、鄂西南山地区六大优势产区,建立起了一批优质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但是大多数中药材基地的建设并不理想。目前,全市种植较多的有黄连、玄参、木瓜、金银花等,其他品种基本没有形成规模。

(七)传播力度小,区域品牌知名度低。目前十堰虽有多个道地药材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但是,由于区域品牌知名度不高,众多道地药材产品品牌不响,品牌溢价无法形成,品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市场推广方面,中药材产品也存在包装落后、外观粗糙、产品标识不清、使用说明含糊、市场形象不佳、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意识淡薄等问题。品牌打造力度不够,各类交易市场和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中药材产品的市场开拓与营销。

十堰道地药材产业发展路径

十堰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道地药材是十堰本地的特色产业之一,做大做强该产业对促进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十堰地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一)强化道地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建立十堰市级道地药材资源基础数据库、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建立道地药材资源保护体系。进一步调查十堰道地药材资源及利用现状,摸清本地道地药材家底,全面系统掌握本市(县)野生药材资源的蕴藏量、分布、资源变化趋势等数据信息。建立十堰道地药材资源名录、野生濒危药材物种保护名录、重点野生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名录。

(二)加强道地药材繁育基地建设。优化道地药材发展布局,在本地区日照时数长、年相对湿度低等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肥沃、耕地面积较大的区域,大力支持发展用量大、价值相对较高、种植管理条件相对较低的道地特色药食同源药材,如芍药、黄姜、桔梗、金银花、灵芝、白芨等品种的规模化人工种植基地的扶持力度。加强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的建设。引导扶持道地药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开展重点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三)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培植壮大中药材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中药材加工企业向规模化、精深化、差异化、高档化、品牌化发展。建立药材产业科技园区,吸引各种资本进园,形成产业聚集优势,逐步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十堰道地药材产业的产量和质量保障能力。培育合作社市场主体意识,建立覆盖道地药材的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从种植农户到消费者终端的共享平台。

(四)增强科研创新意识,开展道地药材关键技术创新。持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积极支持道地药材基础科研和应用开发研究。加强产学研结合,以道地药材、大宗中药材品种为重点,开展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优良品种选育、生态种植等基础研究,促进农机农艺融合,集成组装适宜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加快推广应用,推进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推进道地药材初深加工技术研发,强化道地药材初深加工技术研发,以产业开发带动种植规模的增加。做好各级培训工作,提升我市道地药材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全面和深入开展药食同源中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等研究,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基础性、关键性的技术问题。

(五)提升道地药材品牌效应。围绕重大项目,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产业链纵向整合和创新资源优化组合,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形成“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助力道地药材大品种、大品牌的发展,打造一批品质高、口碑好、影响大的道地药材品牌。鼓励道地药材产区的企业积极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双管齐下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形象和美誉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创新形式宣传地理标志知识和重大意义,提高申请积极性,进而发挥十堰道地药材品牌效应,打响“武当道地精品药材”品牌。

(六)推进道地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业发展。积极开发药食同源食品、药膳保健食品,发展养生产业。挖掘传统道地药材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发挥各种药材在促进人体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等方面的保健作用。把道地药材产业与旅游和康养产业结合发展。营造道地药材生态旅游园、药膳养生保健、休闲食疗农庄、农家乐等特色药膳系列项目,逐步形成药食同源的系列产品。将道地药材养生保健旅游基地纳入全市旅游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集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养生保健于一体的道地药材养生保健旅游基地,开展道地药材养生保健等旅游服务项目,推进道地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业积极发展。

编辑:姜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