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荫大道汉城国宾府商业街充电站投用,满足了周边新能源车车主的充电需求。
记者从市发改委能源办了解到,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2000余辆,充电桩建设运营单位约20家;去年我市新增60个充换电站、1407个充电桩。目前全市共有198个充换电站、2976个充电桩。
去年我市新增60个充换电站1407个充电桩
接单后一大早准时从家里出发,中午吃完饭顺路找个充电站充电,趁此机会午休一小时,下午继续接单。这是十堰网约车司机周师傅每天几乎不变的行程。“考虑到新能源汽车要充电,以前很多距离较远的单不敢接。这两年充电站多了许多,跑远路也不用担心没地方充电。”周师傅说。
“现在新能源汽车连停车都有优惠。比如我开车去商场,如果有充电需求,可以通过系统登记自动识别,有些商场两小时内可以免停车费。”2022年购置新能源汽车的市民陈女士说。
近年来,在国家“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电动汽车快速普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欣欣向荣的同时,充电桩建设也按下“快进键”。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充电桩建设进入蓬勃发展期,目前已实现十堰各县(市、区)和主要高速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2019年我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仅3773辆,2022年底超过12000辆。面对日益增加的新能源汽车,加装充电桩的呼声越来越高。记者从市发改委能源办了解到,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市充电桩建设运营单位约20家,去年我市新增60个充换电站、1407个充电桩,目前全市共有198个充换电站、2976个充电桩。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加快布局
为加快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范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我市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建设。
2022年10月,市发改委组织市直相关单位,召开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充电桩建设推进会。根据各单位建设方案分批次下达建设计划,确保2023年年底前完成50%建设任务;2022年12月1日,市政府办发布《十堰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与此同时,《十堰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十堰市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指出,在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充换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在新建住宅小区和具备电力增容条件的老旧小区建设以慢充为主的自(专)用充电基础设施;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物流园区建设快慢结合的专用充换电基础设施。同时要求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配备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充电基础设施安装条件;对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交通枢纽、大型商超、企事业单位等停车场的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提出不低于10%的具体要求。
在政策要求下,我市单位、小区、主干道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展开。不过,充电设施建设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燃油车占车位、满电汽车长时间停放等,对此,不少电动车车主表示,希望燃油车车主自觉遵守规则,不要占用电动车车位,新能源车满电尽快开走,同时希望相关部门出台相应法规,保障新能源车车主充电权益。
配套设施服务日趋完善,市民享实惠
“每个月充电费用不到150元,和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真的能省不少钱。”市民周女士笑着说。
2022年1月,周女士花18万元购买了一辆比亚迪油电混合新能源汽车。“我的车型续航110公里,平时作为上下班的代步车,一周充两次电。充电也很简单,将充电桩插头插在车上,近一小时就能充满,一次的充电费用大约18元。”周女士说,她算过出行成本,在不出远门的情况下,她每个月的出行成本大约在150元。”周女士说,她的朋友有一辆1.6L排量的燃油汽车,每天开车上下班,每月需要花近千元油费。“这样对比起来,他一个月的油钱都够我一年的充电费用了。”如今,身边不少同事和亲友受周女士的影响,也选择购置新能源汽车。
陈先生是一名网约车司机,以前开的是燃油车,这几年开始使用纯电动汽车。他介绍,现在每天只需要到公共充电站充一次电,用快充桩,充满只需一小时。“使用纯电动汽车的成本要比燃油汽车低很多,以前我每天要花150元左右的油费,现在一天只需花50元充电。加上城区充电桩越来越多,也没什么里程焦虑。出车成本降低了,赚得自然也多一些。”(秦楚网 记者 杨天娇)
编辑: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