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新能源汽车10.7万辆!十堰靠的是什么?

时间:2023-01-11 08:00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2022年,十堰聚焦省委赋予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新定位,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汽车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堰造”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10.7万辆,增长77%,约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四成,这样一串数字的背后,十堰靠的是什么?

640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东风公司的发祥地,是全国唯一获得“中国卡车之都”荣誉称号的城市。汽车作为十堰的主导产业,基础扎实、体系完善、前景广阔,总体优势明显。目前,全市从事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3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0余家。

640

完整的生产配套体系,几十万成熟的技术工人队伍,让十堰具备汽车整车、零部件和研发三大优势,成为国内汽车产业集群优势最明显的区域之一,是湖北打造“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的重要支撑。

640 (1)

近年来,十堰顺应汽车“五化”发展趋势,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持续推动汽车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从“有商无乘、油盛电弱”到“商乘并举、油电并重”,实现华丽转身,“汽车城”战略优势进一步巩固扩大。

640

十堰因车而建,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良好的产业前景。”12月8日,2022楚商年会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发表主旨演讲,对十堰新能源汽车寄予厚望。

640 (2)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电池、电机、电控是核心。十堰紧盯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中高端企业,围绕汽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精准对接项目、落地项目、推进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640 (1)

2022年1月,正威新能源智造产业园落户丹江口市;2月,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的昊朔新能源落户郧阳区;4月,总投资120亿元的远景零碳智能电池产业园落户张湾区。目前,十堰各县市区都布局有新型电池相关产业,以正负极材料、五金材料、电芯和电池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640 (3)

聚企成“链”,助“链”成群。电池产业加速崛起,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拓展。这一年,东实大洋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第10万台电驱动产品下线,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易捷特连续4个月下线新能源汽车突破1万辆。

640 (4)

2022年11月10日,我市举行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8个项目总投资额522亿元,涉及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清洁能源等领域。其中,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在张湾区打造氢能产业化基地,公司董事长郝义国说,企业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640 (1)

延链补链强链,发挥出强大的“链式效应”。十堰已形成以东风商用车、东风华神、东风小康、易捷特、三环汽车等企业为主的新能源整车研发生产格局,全市具备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资质企业达8家。

640 (5)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投入,离不开资源分配与技术协同共享。只有发挥产业链创新链集聚效应,才能抢占发展先机。

640 (2)

目前,“十堰造”新能源汽车部分创新成果,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其中,东风商用车18吨纯电动全系列环卫底盘,持续多年位居行业第一,占据46%的市场份额。东风特专通过自主创新,研发生产的氢能整车位居国内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前列。湖北维斯曼研发的燃料电池涡旋式空压机,可替代进口产品。易捷特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出口企业。

640 (6)

下一步,十堰将加强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合作,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中心。加强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新能源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实现人才等各类要素向十堰集聚。支持东风商用车等“链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

640 (7)

十堰还明确规划,加快构建“纯电动为主、氢燃料示范、智能网联赋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0万辆,其中乘用车达23万辆,产值达550亿元,整车产品智能化应用达到50%,产业规模、品牌影响和技术水平进入国内前列。

640 (8)

市汽车产业办公室负责人刘剑表示,十堰将紧紧围绕湖北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建设机遇,从单纯发展汽车产业向汽车相关产业联动拓展,着力打造全国汽车产业转型示范区、全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