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个月将经历一波疫情?XBB会造成新的感染高峰?最新解读!张文宏:这件事应尽快提升至90%

时间:2023-01-03 15:03 来源:上观新闻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2023年中国是否将面临多波感染高峰的问题。近期颇受关注,专家回应:不至于三个月就经历一波疫情,但半年是有可能的,第二波高峰可能在五六月份。

近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曹云龙表示,今年绝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四波重大感染高峰,多为不同突变株所诱导,平均三个月一次。

针对中国是否也可能会在2023年经历这样的多波感染高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蒙国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个月是不至于的,但半年是有可能的。第二波高峰可能在五六月份。根据对周边城市及地区评估,第二波疫情规模将远小于现在,将为现在的25%-50%左右。因此不需要过分紧张。

那么,XBB会造成新一轮感染高峰吗?

阳过的人短期内会再感染XBB吗?

国内三地已监测到XBB毒株

在12月20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我国近三个月以来已经监测到BF.7、BQ.1、XBB传入,一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同时50个亚分支引起关联的本土病例或者暴发流行,包括BQ.1和XBB,其中9个省份的49例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在3个省11个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

上海目前未发现BQ.1和XBB的本土传播

近日,针对市民对于欧美地区毒株BQ.1和XBB传入的担心,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袁政安表示,目前上海所发现的奥密克戎BQ.1和XBB毒株,仅在极少数入境隔离人员中检出,尚未在社会面上造成本土传播。

XBB会造成新一轮感染高峰吗?

对于XBB是否会造成中国内地新一轮感染高峰这一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张继明教授向中新网回应称:“不必要担心,有些夸大了。”

张继明表示,目前监测到的新毒株仍属于奥密克戎亚型,仍属于呼吸道病毒,即主要感染呼吸道,且致病性并未增强。同时,结合处理第一轮感染高峰的经验,医疗资源可以应对。

金冬雁也表示,XBB.1.5在美国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新冠在美进入地方性流行的基本态势。在他看来,目前新冠在美国已不存在海啸式暴发的土壤,XBB.1.5并没有改变这个土壤,且在美国并未引起类似年初 BA.2的大暴发。

跟目前国内流行的BA.5.2和BF.7之间,新毒株XBB会更容易再次感染吗?

国家传染病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回应:如果感染过BA.5.2或BF.7等奥密克戎变异株,短期内再次感染XBB的几率非常低。

在国内,新毒株XBB已经占据多少?是由于境外输入导致国内出现这一病毒吗?主要出现了哪些症状?

王新宇:从2022年12月看到的数据显示,国内流行的变异株仍然是以BA.5.2和BF.7为主,XBB有极少数的分离得到,并且仍以国外输入为主,症状和其他奥密克戎的变异株似乎并无差异。

目前有研究指出,新冠中和抗体已对新毒株XBB完全无效,这是真的吗?这会对临床治疗带来哪些挑战?

王新宇:现有的国内外已经上市的新冠中和抗体药物对于新毒株XBB的治疗效果,确实已经大打折扣,几乎没有使用治疗的价值。但对于国内的临床医生的选择来说,由于本来这类药物就难以获及,因此影响并不太大。

近日社会上流传新毒株XBB主要会攻击肠道导致腹泻,这是真的吗?您所在的新冠病区里,收治的感染者中,腹泻人群是否增多?

王新宇:新冠感染者部分确实会有消化道症状,包括呕吐与腹泻等情况,腹泻在呼吸道之外的症状中并不太罕见,从国外的报道来看,XBB也同样可能造成腹泻,但并没有出现更常见或更严重的迹象,XBB还是以侵犯呼吸道为主,因此“XBB主要攻击肠道”并不成立。

还有传言新毒株XBB会攻击人的脑部,这有科学依据吗?一些网友说的新冠感染后会出现“脑雾病”,又如何解释?

王新宇:新冠感染的罕见并发症中脑炎也是其中之一,并且引起的症状相对严重。但是发生的概率很低,大家不必过于紧张。

至于“脑雾病”只是大家对于感染新冠后自觉容易忘事或者工作效率低下的“戏称”,并非一个特定的医学上的诊断,一般不作为新冠后遗症看待。

当前有一部分咳嗽人群会有吐痰行为,这种行动会传播新冠病毒吗?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应对?

王新宇:咳嗽不随地吐痰是每位现代社会的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随地吐痰不但会传播新冠病毒,也会传播结核杆菌等其他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发现有人随地吐痰,应该予以纠正。

面对不断变化的流行毒株,我们该如何面对?

王新宇:只要大流行没有结束,全世界范围内新冠病毒的流行株一定会不断变化,新出现的变异株也一定会取代旧的变异株成为最流行的病毒株,这是一个规律,大家不必过于焦虑。

作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工作者,不管何时,我们都必须保持警惕,持续不断地做好本地流行毒株的监测,并且同时加强感染者临床症状的监测,如果发现新的变异株导致的感染人数再次明显上升,并且伴有致病性增加,致死率上升时,可能需要再次加强非药物干预的措施,避免又一波的医疗高峰。事实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这么来动态调整防控措施的。

XBB有强“免疫逃逸”能力?

张文宏呼吁:尽快提升60岁以上老人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至90%

如何保护老人这一脆弱群体?疫苗接种仍是最关键、最有效的做法之一。

“目前,全国面临数亿人新冠感染的巨大挑战。长远来看,病毒的变异是否会造成一定的免疫逃逸正在引起广泛关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2日晚间的一场“新冠合并基础疾病重症患者的规范治疗系列培训”上表示。

日前,上海一项医学研究称,随机采集于2022年11月23日至12月22日的新冠患者样本,经基因测序确认30个已知奥密克戎亚型毒株;而正在美国流行的XBB、XQ亚型毒株则被科学家认为有强“免疫逃逸”能力。

病毒变异是否会造成对已有疫苗的逃逸?张文宏称,2022年以来,团队通过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非常快,同一个时间节点内病人身上的病毒亚群就非常多(有超过20%的亚群和主要亚群不一致),这就意味着,在疫苗接种、群体免疫之后,这些突变点、或者有可能逃逸的亚种就不断地被筛选出来。

“当前,国内是以BA.5或BF.7为主的毒株,如果已经感染过BA.5或BF.7的话,这一波后我们会平静一段时间,后续则有可能会变异出现一小部分如XBB、BQ.1之类的新的亚型。”张文宏说,目前为止,从抗原漂移、表面基因发生突变、人群存在不同程度预存免疫等特点来看,新冠属于小变异造成的季节性流行。

如果疫苗注射、群体免疫会存在上述逃逸的可能,那么接种是否还有用?

张文宏表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已经明确,无论是什么亚型的奥密克戎毒株,总是能发挥一定的交叉免疫,“因此,新冠疫苗的全程接种就是一个非常确定性的保护因素。”

张文宏说,以上海2022年上半年情况为例,“当时是BA.2的毒株,经过对定点医院重型病人分析后发现,注射过新冠疫苗的病人其调整后的危险度(优势比)可以下降到0.214,也就是说,对于重症的保护率可以达到78.6%。因此,交叉免疫虽然不能阻挡病人感染,但对重症有非常确定的保护作用。”

“再以新加坡、英国,美国为例,他们都有较大比例的全程和加强针的接种,尤其是在放开后遭遇了第一波死亡人数时,他们又迅速提升了接种率;这一做法下,奥密克戎的感染人数虽然增加了,但病死率持续下降。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第一波开放后,感染人数大量增多,疫苗接种一旦跟上了,其后续的病死率也会比较低。”

那么,对于目前已有的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应该选择怎样的接种策略?

张文宏称,根据团队的Meta分析,从整体上来看:

灭活疫苗的保护率为73.11%

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保护率为79.56%

亚单位疫苗的保护率为89.33%

mRNA疫苗的保护率为94.29%

为使整体接种可以跟上病毒变异,张文宏建议,可以采用“两针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加强接种”的序贯策略,这一策略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综合效价有所提高,而他也表示,与同源和异源疫苗加强组相比,BA.2突破感染显著增加了中和抗体的滴度,且BA.2及其衍生变种和BA.4/5均保持了较高的中和活性。

对于这一波疫情,接种过疫苗和未接种过疫苗的两类人群,在感染后的情况有何不同?

张文宏称,接种过疫苗后再出现的感染,患者可以获得一个很好的“混合免疫(由预先存在的疫苗抗体和天然抗体共同保护)”,这可以构筑对奥密克戎的免疫屏障,“通过对感染过BA.2毒株的人群进行随访,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混合免疫后,再出现感染BA.5毒株的情况。”

“因此,接下来,我们要尽快根据各省市摸底的高危因素人群基数,完成药物储备,届时若能对100%高危因素患者覆盖抗病毒药物,将有效降低其重症率。同时,尽快提升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全程接种率至90%。”

本文综合自:中国新闻网、看看新闻、澎湃新闻、第一财经等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