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实践在十堰 | 张湾区白马山村:茶旅融合铺富路

时间:2022-11-21 10:40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吕行 周鑫)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纯调水区,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手握绿色生态金字招牌,找准生态和发展最大公约数,全力做好“两山”实践的十堰答卷,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湾区柏林镇的白马山村,看看那里是如何践行两山理念的吧。

白马山村山清水秀,茶叶是当地传统优势产业。秋茶采摘后,茶农鲍升根又在地里忙着追肥。依托近些年村里茶产业的不断蓬勃发展,他的收入也有了明显改善。

张湾区柏林镇白马山村茶农鲍升根表示,他现在经营着十几亩茶园,自从加入合作社,跟合作社签订了入社协议,这个茶叶合作社有个最低保护价收入,一亩地大概在6、7千元的收入。

1

目前,白马山村有85%的村民通过种茶、卖茶走上致富道路。可就在几年前,这里的茶叶产业发展却步履维艰。

鲍升根表示,以前这里交通不通,造成茶叶卖不出去,还有茶叶品质参差不齐也卖不起价钱,所以没有保障。

2

路不通,导致客户难进来、茶农难出去,白马山村的茶叶滞销或低价出售成为了常态。修通连接村庄与外界的道路成为了白马山村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张湾区柏林镇白马山村党支部书记叶圆圆表示,在市、区、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该村于2016年修建了公路,以前群众从村委会到集镇,乘坐摩托车等交通工具,需要花费45分钟,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现在这条路已经通公交车了,群众坐车到集镇只需花15分钟,解决了很大的交通隐患问题,也打通了茶叶产业的销路。

3

修路只是第一步,想要茶叶产业实现蓬勃发展,提高品质更为重要,可原来白马山村的茶叶都是茶农分散种植,如何才能在提升茶叶品质的同时,保障茶农收益呢?

叶圆圆表示,自从成立了村集体茶业合作社,引进一家市场主体,将村集体的百亩茶园租赁给市场主体,进行统一管理,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多种合作方式,进行精细化管理、品牌化营销,进一步提升白马山茶叶的品质和价值,提高茶农的收益。

4

通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白马山村的茶叶发展焕发了勃勃生机。

十堰市财神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锡表示,目前白马山村财神茶叶合作社研制出了3个品种,7、8个类型,主要有剑茶、绿茶、红茶等。像剑茶每年在2000至3000斤,普通茶8000斤左右,产值在400万元。

5

白马山有梅花谷、沐马潭等40余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为了把生态资源转换为经济红利,属地政府也因地制宜进行了合理的规划。

张湾区柏林镇农业办主任张喜忠介绍,白马山村按照“农村变景区、农民变股东、民房变民宿、产品变商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以生态氧吧、旅游休闲、体验采摘为重点,实施茶园观光体验项目,全力打造“田园综合体”,使乡村田野变成市民亲近自然山水、享受田园风光的休憩场所,让农家院真正变成丰富市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的“农家乐”。

6

叶圆圆介绍,该村以财神河为线、白马山景区为面,以山上山下串联发展为突破口,大力美化村庄环境,因地制宜新建景观带,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7

截至目前,张湾区柏林镇白马山村已完成白马山旅游区旅游公路、停车场、生态游步道、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绿色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叶圆圆表示,目前通过发展旅游业、茶产业,全村茶农人均增收2万余元,其中村集体方面茶产业增收约15万元,村集体年收入39万元,比前些年翻了一倍有余。

8

白马山村是张湾区积极推动“两山”实践转换,筑牢绿色发展底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张湾区围绕改善生态环境、惠及民生幸福、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生态产业化转换,持续推进辖区“两山”理论创新实践。推进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创建,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时尚,为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先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吕前玲

推荐阅读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