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下粮仓”著称的湖北省,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称,而位于十堰市郧阳区的大丰仓是湖北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明代官方国家粮库。随着大丰仓的修缮完成,很多游客前来一睹大丰仓的真容,这座建在汉江谷地的粮仓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11月11日,央视科教频道大型地理科普类节目《地理中国》谷地奇景5播出郧阳区大丰仓,这座明代粮仓有许多细微之处的特别,比如在墙壁上留有孔洞,地下并不是实地而是悬空的,大丰仓独特的选址和巧妙的设计有着怎样的地理因素?蕴含着怎样的古人建筑智慧?为了解开答案,栏目组跟随专家一起展开了考察。
大丰仓的通风纳日窗是用来给粮食通风的,从里面打不开。
储存粮食在古代是一门学问,大丰仓通过竹篾的方式来阻挡飞鸟进入偷食粮食。
大丰仓的防鼠措施建在地下,专家介绍说这样的设计在古代叫地阁。
地阁是古代工匠在修建大丰仓时所做的一个巧妙的通风措施,除通风外还能起到很好的防鼠效果,工作人员可以进入通风洞清扫灭鼠。
那么,除了地阁,大丰仓还有哪些巧妙的设计?
在大丰仓外部的砖石结构和内部的木质结构中间,隔出了30厘米左右的空隙,木槽里面充填干草吸收水分,达到为粮食除潮除湿的效果。
考察组通过模拟大丰仓内部结构实验,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大丰仓上面有天窗,下面有地阁,两者巧妙结合,使空气自下面进入,由热压形成的回流向上,通过仓内从顶部百叶窗排出,达到通风解潮的效果,使粮仓内部保持相对的恒温,冬暖夏凉,达到防潮、防鼠、防虫害防霉变功能,是一座原始的生态物理建筑。
这座国家级粮仓储备的粮食从何而来,又为何建在郧阳?
据地方史志工作人员介绍,大丰仓在古代主要储存国家赈灾、军饷,除此之外,在古代,大丰仓还接收周边竹山、房县竹溪、郧西等县的粮食,这些粮食通过水路和陆路运输到大丰仓,其中有一条以险著称的“迷魂嶂”。
上百年来,古人就在这无数的沟谷中源源不断地把粮食运往大丰仓。
而大丰仓为何会选址郧阳?是因为郧阳的地理、地质因素,大丰仓建在汉江北岸的岗地上,地基稳固、位置较高,不易发生洪涝灾害。
这里的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作为粮食储备仓库,是我国少见的古代大型建筑大丰仓,不论是对于研究明清两代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研究古代科技、技术、建筑艺术,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粮油储备、国之重器,郧阳大丰仓背倚滚滚汉江,守护一方苍生,历经几百年风云变幻而宠辱不惊。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或许就是其被誉为“天下粮仓”的原因。
编辑: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