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卜昌娥第一件事是为婆婆端上一杯热茶,感谢婆婆多年来的悉心照料。
“人生总是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2022年10月26日,一个下着细雨的普通秋日,郧阳区村民卜昌娥迎来人生转机。这一天,她重新拥有了“胳膊”和“双手”。回到婆婆周贤芝的面前,她终于实现21年来的夙愿——拥抱这个为她当手当脚的至亲,为婆婆奉上一杯热茶。
都说婆媳关系难处,然而,周贤芝和卜昌娥亲如母女。卜昌娥因一次意外事故失去四肢,21年来,周贤芝寸步不离照顾儿媳的生活起居,如今已是76岁高龄。21年,7000多个日夜,无怨无悔,演绎了感人至深的人间大爱。
21年后的今天,是卜昌娥最高兴的一天。
儿媳带“手”回归
和婆婆别样重逢
“这手还怪有劲儿!”昨日上午,卜昌娥带着初步掌握好操作技巧的上臂肌电假肢(简称“肌电手”)回到了郧阳区杨溪铺镇云彩山村的家中。时隔21年再一次跟儿媳握手,周贤芝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21年前,卜昌娥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四肢。从那以后,婆婆周贤芝就成了她的双手和双脚。她像照顾亲生女儿一样照料着儿媳的生活起居,帮她刷牙洗脸,为她洗头洗澡,喂她吃饭喝水……21年来,周贤芝从未抱怨一句,乡亲们都称她是“中国好婆婆”。
2019年,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卜昌娥装上了下肢假肢,恢复了站立和行走的能力。今年9月,卜昌娥受邀来到十堰市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中心,由假肢适配专家对她的上臂残肢进行评估,并制订了适配方案,帮助她重获“双手”。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性锻炼,昨日,卜昌娥首次带着肌电手回家。
虽然早已从儿子口中得知卜昌娥有机会重获“双手”,但周贤芝之前并没有见过儿媳带上肌电手的样子。当她第一次看到儿媳带着肌电手出现在面前,她一遍一遍地抚摸着儿媳的两只胳膊和双手,打心眼里为儿媳高兴。
“这只手有劲儿一些!那只手轻一些!”“慢慢锻炼,后面就用得越来越好了。”看着儿媳的“双手”,周贤芝仿佛在拉着真实的手,述说着自己的感觉。她高兴地对前来看望的邻居说:“现在儿媳妇脚也有了,胳膊也有了!非常感谢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
卜昌娥在十堰市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中心接受适应性锻炼。
“谢谢妈!这21年您太辛苦了!”
“妈!以后走哪儿我牵着您!”“妈!来握个手!”“妈!您坐着,我给您倒杯茶。”从下车的那一刻起,卜昌娥就一遍一遍地叫着周贤芝,言语里满是开心和对未来的期许。
卜昌娥21年前失去双手后,就再也没办法跟婆婆牵手、拥抱。周贤芝视她如己出,比照顾自己的亲女儿还要好地照顾她。
当卜昌娥重获“双手”,她想得最多的是,牵着为了照顾她多年来哪儿也不能去的婆婆四处走走,给她一个拥抱,为她倒一杯茶。在细密的秋雨中,卜昌娥坚持不让婆婆给她披外套,因为她要把失而复得的“手臂”露在外面,让婆婆看到,自己有手了,终于可以替婆婆分担一些生活重担了。
和婆婆握手、拥抱后,在卜昌娥的要求下,周贤芝在门前的椅子上坐下。卜昌娥反复尝试为婆婆奉上一杯茶。为了这个夙愿,她在市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中心就开始不断地练习这个动作。最终,卜昌娥用一个小巧的硬质奶瓶充当茶杯,顺利将一杯热茶端给婆婆周贤芝。看到婆婆21年来第一次接过自己送上的茶水,卜昌娥不禁又一次红了眼眶。她流着热泪,不住地对周贤芝说:“谢谢妈!这21年您太辛苦了!”
卜昌娥说:“装上了上肢,以后我要力所能及地帮我妈分担一些,让她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儿媳没有装上肌电手时,周贤芝就是她的双手和双脚。(资料图片)
21年悉心照料感人肺腑
众多网友为她们送祝福
都说婆媳关系难处,但周贤芝却用自己的质朴真诚给了失去四肢的儿媳最大的支持和宽慰。21年来,周贤芝始终留在家中,活动范围几乎就在房前屋后,一切都是为了给予儿媳周到细致的照顾。在儿媳重获“双脚”之前,周贤芝就是儿媳的脚;在儿媳重获“双手”之前,周贤芝就是儿媳的手。两人把生活过到一起,也过成了一体。
卜昌娥带着“双手”回家时,现场场景打动了现场的乡亲邻里。雨中,卜昌娥坚持不穿外套,激动地呼唤婆婆看自己的“双臂”“双手”。周贤芝回应她的第一句话却是:“你这样多冷啊!”看似毫无默契的“各说各话”,却让人感受到了周贤芝平时是如何细致入微地去关心呵护儿媳的。这时候,再大的喜悦也没有冲淡她对儿媳的关怀。当卜昌娥想起多年来婆婆对自己的辛勤付出而感动落泪时,周贤芝轻轻为儿媳擦拭眼泪,眼神里充满了怜惜和心疼……这些动人的画面,深深地触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好人终有好报。周贤芝悉心照料儿媳21年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都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卜昌娥也终于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双脚”和“双手”,周贤芝照料儿媳的负担得以减轻。(十堰晚报 文/记者 吕鑫 李静 图/记者 张启国)
编辑:李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