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茅箭打造清廉地标,位置在这里!
金秋时节的百二河上湾片区,微风拂过,水波涟漪,河道两旁的园林绿化带依然满目青翠,鸟语啁啾。在这生机盎然的园林美景中,一股清廉之风扑面而至。
十一假期前,依托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茅箭区在上湾(老街)片区新建的清廉文化主题公园全部竣工,公园一经落成,迎来众多市民游赏打卡。
入口处,巨大的景观石上雕刻的“清廉文化主题公园”八个楷体大字,笔力遒劲,点明了公园的特色。
依托百二河上湾片区景观带,依形就势分别建设了“君子园”“正气廊”“秉德园”“泊莲桥”“范世墙”“奋袂园”六个版块,形成内涵不同、一字连珠的清廉风景。
君子园
“君当如梅,笑迎风雪,傲骨不折……”,步入君子园,四个造型美观的铁艺栏栅映入眼帘,上面分别展示了由我市书画名家亲笔绘制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国画作品。梅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是为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是为坦然担当。梅兰竹菊正直、纯洁、坚贞的气节和品质,激励人们审美人格的超然升华。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沿着步道缓行,青草绿竹间摆放的一块块廉诗石刻,古朴雅致,意境深远。
正气廊
来到正气廊,公仪休嗜鱼拒鱼、清白于谦淡名利、狄公清正天下闻……六位民间广为传颂的清官廉吏忧国忧民、清廉为官的生动故事,被图文并茂绘制于铁艺栏栅上,寓史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他们清廉守正的风骨对今天党员干部仍有启迪教育意义。
如何在公园建设中挖掘并融入十堰本土历史文化中的廉洁元素,让公园体现十堰地方特色?
秉德园
秉德园内,身着明代官服的原杰雕像神态端详,栩栩如生。
雕像背后照壁以及对面河道石栏上,镌刻着原杰生平事迹以及称颂其功绩的诗词——“原杰,山西阳城人,明正统十年进士。明成华十二年,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原杰以花甲之龄前往襄荆抚治数十万流民。到任后,问民疾苦,经实地踏勘,奏请朝廷增设郧阳府以安抚流民,后通过减免赋税、大兴水利等举措,使流民安居乐业,郧阳进入了一个安定发展的时代。因政绩卓著,朝廷任命原杰为南京兵部尚书,在赴任途中病逝于驿站,郧阳百姓感念其恩德,修建‘原公祠’以祭之”。
2020年,原杰被十堰“历史名人活化工程”组委会评为十堰首届历史文化名人。在建设清廉文化公园过程中,区纪委监委将原杰这位与十堰历史和监察工作颇有渊源的明朝廉吏的雕像及历史功绩展陈于园内,让公园的地方文化特色凸显。
泊莲桥
“百二河兴修水利,留下十道堰塘。早年的堰塘每到夏季,莲花盛开,亭亭净植,芳香飘溢,信步四周,常现‘泊莲观花’盛景。”
秉德园对面,一座古朴秀美的石制拱桥横跨河道,这就是“泊莲桥”了,站在桥上,园区景致尽收眼底。
范世墙
从“泊莲桥”移步河道对面,拾级而下,石墙上六个高2米,长5米的浮雕一字排开,显得大气磅礴。“范世墙”上,尹吉甫、施洋、杨献珍、饶斌、高华堂、魏登殿共六位十堰古今名人浮雕做工细腻,场景构图别致,与“秉德园”的原杰像相互映衬,彰显了十堰这个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的城市的厚重文化底蕴。
“忠于职守、一心为民的周朝太师尹吉甫”“坚持真理、清廉自律的理论家和教育家杨献珍”“当代愚公,济困脱贫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魏登殿……”,浮雕旁的题词高度概况了这些十堰古今名人的精神,为世人提供了学习榜样。
奋袂园
沿河道向前,流水潺潺,道旁的植被青翠繁茂,“奋袂园”中,三个高2米、长3米的铁艺艺术小品掩映在一片苍翠中,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移民精神、红色精神、家风家教、道廉文化四个文化符号。
“十堰移民精神,多维度地展现为十堰移民群众的大爱报国,移民干部的思诚担当,安置地人民的无私奉献……”
“老子的哲学思想与当代反腐倡廉理念的内涵不谋而合。展示道家思想‘道法自然’‘遏恶扬善’‘崇简抑奢’等核心内涵,提醒人们要以道制欲,洁身自好,拒腐恶永不沾。”
这些十堰本地的文化符号与清廉担当的时代要求紧密相连,激励着人们传承先进精神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
步入园区出口,回望整个园区,一步一景,一景一廉,清廉景观与园区山水植被融为一体,清风徐来,廉韵满园。下一步,区纪委监委将进一步加强廉洁文化阵地建设,增强廉洁文化传播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持续发挥廉洁文化在固本培元,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蚀思想防线上的作用。
编辑: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