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既是政府的政治责任和法定义务,也是密切联系群众、接受人民监督、改进政府工作的重要路径和渠道。我市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市领导带头领办,市政府实干实为,全市各承办单位履职尽责,高质高效办好建议提案,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群众民生福祉的问题得到解决,书写了代表委员满意、人民群众认可的高分答卷。即日起,开设“聚焦建议提案办理”专栏,全面展示一批建议提案办理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通过典型引路、以优促优,引导各地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抓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凝聚强大力量。敬请关注。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松林 通讯员 杜炜 吴善睿)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期间,民盟十堰市委员会提出《关于推进我市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建议》。收到提案后,市乡村振兴局和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学习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全力推进建议落实。
提案中,从巩固乡村支柱产业,巩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发展乡土文化、发挥政策协同优势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今年,我市把巩固、衔接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纳入全市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2022年,全市累计识别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639户2076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443户1388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苏丽妍介绍,推动人才、资源、政策、力量下沉,加强产业就业帮扶,全市脱贫人口就业稳定在34.1万人以上。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今年,全市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6.52亿元,计划实施项目2403个,持续推动实施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水果、木本油料、黄酒等六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发展,培育和打造农业品牌。
市农业农村局总工程师王锋介绍,重点打造“武当山茶”“武当山珍”等区域公用品牌,1至8月,全市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3家,超年度目标任务65%;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218亿元,同比增长36.1%。
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今年我市有序推进5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农村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农民工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激励人才沉下去、用得好、留下来。同时,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构建党政同责、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