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喜迎二十大,经济倍增看县域。近年来,竹溪县结合独有的“山水林特”等生态绿色资源,按照“湖光山色、茶山稻海、诗意田园、自然和谐”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的目标任务,全力建设全省山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崛起示范县”,目前,各项事业建设风生水起,活力迸发。9月27日,一起走进竹溪县,感受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竹溪示范”。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付伟 陈松林 喻波 通讯员 郭军 李杰)“来竹溪 ,我氧你”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竹溪文旅产业最鲜明的特色。近年来,竹溪县借助“市级森林康养旅游试点县”的发展契机,积极探索“森林+”融合发展模式,全面打造健康养生、运动休闲、乡村旅居三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活力迸发。
山高气爽,雨雾蒙蒙。九月的竹溪县龙王垭万亩茶园,云雾缭绕,宛若仙境。在这个平均海拔一千米的高山之间,游客或登高望远,或徜徉茶园,感受别样美景。
湖北龙王垭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作斌表示,该公司把茶区当作景区来建设,建设的有观光游步道、亭廊挑台,还有体验车间、露营基地,陆羽文化广场,让游客既可以体验茶的美味,又可以游览美丽风景。
做足“文旅+农旅+茶旅”融合发展文章,仅仅用了不到三年时间,龙王垭茶场,从一个三星级旅游区,提升到国家4A级旅游区。去年,龙王垭茶场旅游人次达到了17万人次,今年到现在已经超过了17万人次,预计年底可能会达到25万人次。
大美竹溪,美在山水。在游客眼中,竹溪不仅有绿意盎然的森林康养旅游景观,也有印刻在石板上的天然画卷。
在竹溪县南部山区泉溪镇的石板河旅游风景区,绵延数公里的石板河床,与清澈流动的山泉水相依相伴,形成了一道罕见的自然景观,让不少来这儿游玩的背包客,流连忘返。
青山绿水,物华天宝。竹溪境内山川纵横,植被覆盖率87.6%,看向竹溪的第一眼,便是苍翠绵延,丛林密布,清幽迷人。负氧离子日均浓度3500,比长寿之乡广西巴马还高,被中国气象局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竹溪县全力打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八里长峡、省级自然保护区八卦山林场、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偏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一批知名景区,山水相依的自然风貌、四季变幻的风情画卷,成为游客心中向往的旅游圣地。
竹溪县文旅局局长喻泉源说,竹溪有最优良的生态条件,有最适宜的居住环境。据统计,竹溪全县内目前90岁以上的老人达600多位,100岁以上的老人有30多位。
山因水而巍峨,水因山而秀美。如何让自然禀赋转化为支柱产业,近年来,竹溪县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发展计划,加快森林文旅康养项目建设,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喻泉源表示,竹溪县提出了打造三大目的地,即运动休闲、乡村旅居、健康养老目的地。从竹溪的基础条件出发,量身定做的目标。像乡村旅居,就是改变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方式,增强深度体验,让游客的脚步慢下来,让游客能安心地在这里住下来,呼吸新鲜空气,品味特色美食。
如何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慢下来、停下来,沉浸式体验山水氧吧之乐,竹溪县也进行了谋划布局。位于竹溪县水坪镇向家汇村的夯土小镇景区,集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休闲民宿为一体,2020年建成开业,当年就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3亿元。如今,夯土小镇入选“非遗旅游小镇”项目名录,成为鄂渝陕毗邻地区网红打卡景点。
文旅康养,方兴未艾。结合绿色生态和人文优势,竹溪县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工程,突出养身、养心、养性、养智、养德功能,深化茶旅、农旅、药旅、森旅等“十旅融合”,形成节日文化、广场文化、地域文化、家风文化齐发,造名景、排名戏、推名食、育名人、创名品互评的文旅发展新格局。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引导下,竹溪正加快创建“荆楚文旅名县”的步伐,一个全域景观、诗意田园多彩画卷正徐徐展开。
竹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喻伟表示,竹溪县紧紧围绕“全域景观、诗意田园——中国候鸟旅居县”旅游形象定位,积极对接和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将竹溪打造成“武当山—巫山小三峡—奉节白帝城—恩施大峡谷—三峡人家—湖南张家界”黄金旅游圈的重要节点和全球知名的康养旅居胜地。
编辑:王聪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