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无意扫一眼,避免肝癌悲剧在同一家庭重演……提醒:肝功好坏这样看→

时间:2022-07-29 15:39 来源:厦门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时间:6月27日

●地点: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那天查房,我和老杨的儿子小杨沟通病情,一眼看过去,发现小杨的眼睛巩膜比较黄。出于职业敏感性,我觉得他很可能和他父亲一样肝脏不好,于是马上建议他一定要去查一下肝功能。”对苏永杰来说,这只是他数十年从医生涯中再平常不过的一幕;可对杨家父子而言,正是因为他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避免了肝癌悲剧在这个家庭重演。

患者家属竟也是“小黄人”

老杨来自三明,因为上腹部持续性闷痛半个多月、体重骤减十多斤,特地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胰外科苏永杰主任医师门诊求治。检查结果出来,很不幸,老杨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并肝内多发转移,已经失去了外科手术切除的机会。诊疗团队根据老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介入栓塞加后续靶向药物治疗的诊疗方案。肝胆胰外科熊宇副主任医师带领介入团队精细操作,为老杨实施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化疗药物灌注治疗。

6月27日是术后第一天,晨间查房时,苏永杰和老杨的儿子小杨说起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无意中扫了一眼,发现小杨的眼睛巩膜比较黄。

身为肝胆胰外科医生,苏永杰马上意识到,这位青年人很可能肝不好。他没有放过这小小的疑虑,而是认真询问了对方。果然,小杨说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医生给我开过抗病毒药,但我没有坚持吃。”听了这话,苏永杰的心悬了起来,再三叮嘱小杨务必抓紧时间,查一下肝功能各项指标。

不出所料,小杨的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偏高,说明肝功能异常,所幸肝胆胰彩超检查和肿瘤指标暂未发现异常。接下来,小杨又做了相关检查,明确自己正处于肝炎病毒活动期,需要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

苏永杰耐心劝说小杨:“如果乙肝病毒DNA高,则需要抗病毒治疗。长期乙肝不处理可导致肝硬化、肝癌。抗病毒治疗意义重大,可以延缓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千万要遵照医嘱规范治疗,切莫大意!”有了父亲的前车之鉴,加上苏永杰苦口婆心的提醒,小杨决定认真接受治疗。这一个月来,他一直在规范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同时接受保肝治疗。

肝功好不好,眼睛“先知道”

“亚洲人是黄皮肤,光看皮肤有时候不容易判断是否有黄疸,所以我们通常会特别留意巩膜,就是老百姓俗话说的‘眼白’。‘眼白’偏黄的人,就要多留个心,注意肝脏有没有问题。”苏永杰解释说,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是引起黄疸的直接原因,而胆红素与胆汁代谢密切相关,当胆汁代谢或排出异常时,就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升高。

抽血查肝功能生化指标就能知道血液中的胆红素情况。如果血液中总胆红素超过17.1μmol/L时即为胆红素升高,在17.1-34.2μmol/L时不容易被人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μmol/L时,称为显性黄疸,肉眼可见皮肤或巩膜发黄。

黄疸除了典型的皮肤和巩膜黄染以外,有些患者还会有皮肤瘙痒症状,如果是梗阻性黄疸患者,通常连尿液颜色也会呈浓茶样色,甚至大便会发白呈陶土样,此时需要尽早明确梗阻的原因,解除梗阻并及时治疗,恢复肝功能。

【医生手记】乙肝要好好治 不必“压力山大”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胰外科苏永杰主任医师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提起肝炎,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乙肝。乙肝患者易陷入两种误区,一种是认为得乙肝的人很多,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定期检查,医生让治疗的时候也不当回事;还有一种是过于恐慌,认为一旦感染乙肝,迟早会得肝癌,整天“压力山大”。

乙肝-肝硬化-肝癌,号称“乙肝三部曲”,并不是感染乙肝病毒就会发展成肝癌,从携带乙肝病毒到最终发展成肝癌的不到2%。所以,乙肝人群要重视疾病,但不要背负太重的思想包袱。正确的做法是,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遵照医嘱定期体检,接受规范治疗,不要擅自停药,就能大大降低肝癌发生率。像小杨这种情况,只要规范治疗,就能阻断病情往恶性发展,不走他父亲的老路。

我们强调“治未病”,通过预防和早诊早治,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建议以下肝癌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筛查: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长期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糖尿病、肥胖、吸烟和药物性肝损伤;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

(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张舒姗)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