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水生态 净水在行动
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十堰市近年始终把生态功能作为首要功能,当好守井人,丹江口库区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标准,全市地表水断面达标率达到100%,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十堰到底是如何做的,一起来了解一下。
家住十堰市百二河旁的陈永达,每天清早都喜欢到河边散步,这已经成为了他的生活习惯。可在几年前,他对百二河却没有什么好感。
十堰市二堰街道新华小区 居民 陈永达:“下雨的时候垃圾到处都是,不下雨的时候光秃秃的不好看。”
百二河在十堰市区自南向北穿城而过,最后经神定河注入汉江。原来这里也曾河水清澈见底,然而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伴随着城市的发展,百二河受到污染,变成了十堰的“龙须沟”。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 龚鹏飞:“我们在1997年将百二河河床硬化来治理水环境。这个措施也是在我们当时历史条件下,一条比较有效的治理措施。”
河道及河岸的硬化改造对百二河治污防洪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还并不是净化水体的根本之策。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 龚鹏飞:“2019年我们十堰市启动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不仅在河道的两侧建设总长约13公里的一个综合管沟,更好地收集污水,其实最大的变化就是咱们这个河道,通过修复工程挖掉原来的水泥河床,恢复了自然河道。”
从污泥河到水泥河,再到生态河,百二河的水质一步步提升。与此同时,一个个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
十堰市龙洞沟污水处理厂负责人 刘吉庆:“十堰市龙洞沟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污水处理能力是每天5万吨,工艺采用的是A平方O生物池加硝化生物滤池,加高效沉淀池。”
随着今年4月神定河龙洞沟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目前十堰市共有6座污水处理设施在神定河上发挥效益,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了35万吨/日。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 龚鹏飞:“国家对于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在一级A,但是我们自我加压,将出水标准提高到地表水Ⅳ类的标准。”
截至2021年,十堰23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比例达到95.7%。城区的五条河流中,官山河、犟河、剑河、泗河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标准,神定河达到Ⅳ类标准,“五河”治理被列入全国黑臭水体治理典范。
农村环境治理 让村民动起来
近年来,十堰累计投资12亿多元,对1641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变好了,也要保持与爱护,如何提升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来看十堰市是如何做的。
每周五,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王家村的村民和驻村干部、志愿者都会一起打扫村庄的环境卫生。如今,王家村一步一景,处处干净整洁。可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景象。
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王家村村民 刘聪聪:“以前小时候,我们走路上,那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垃圾都是满天飞,根本是走不成人的。”
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王家村党支部书记 易敏:“也没有人来投资,产业也得不到发展。”
想要改善农村环境面貌,首先要打牢基础,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农村污水的的治理。
东风(湖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唐成:“我身后的这座污水处理站,采用的是A²O加人工湿地综合处理工艺,其处理能力每天10吨。像这样的污水处理站布局,是根据人口的密集程度进行布局的。以茅塔乡为例,现在有30多座像这样的污水处理站,已实现了茅塔乡的污水全收集全覆盖。”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茅箭分局办公室主任 於少武:“茅箭区采用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的运维费用约200万元,将辖区85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统一打包给第三方专业机构,同步制定出台管理办法,依据考核结果支付费用。”
不仅如此,茅箭区还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调动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王家村党支部书记 易敏:“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到居民家中发动宣传,我们实行季度考核,做得好的奖励,做得差的批评,同时在红黑榜上张榜公布。”
农村环境治理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让广大村民的环境清洁意识得到不断提升。
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王家村村民 刘聪聪:“村干部引领我们打扫卫生,我们肯定都愿意,毕竟是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的家园。”
干部村民齐心共同参与,确保了农村环境治理设施持续稳定运行,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也徐徐展开。
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王家村党支部书记 易敏:“我们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投资者越来越多。现在村里发展得产业带动起来了,民宿发展了有2家,农家发展了乐8家,有2个采摘园,我们村里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5千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0余万元。”
截至目前,十堰已成功创建生态村1314个、生态乡镇104个、生态县(市、区)8个,创建覆盖率分别达到71.3%、87.4%、100%。
共护绿色家园 公益组织在行动
治水护水,十堰还活跃着一大批民间环保组织,他们通过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为十堰的生态环境贡献民间力量。
十堰沧浪绿道环保服务中心负责人 尤林:“今天我们从思源广场,也就是马家河示范段向下游巡护。今天有点下雨,大家都要注意安全。”
眼前这群志愿者来自十堰沧浪绿道环保服务中心,这个组织成立于2015年,是十堰市及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第一家环保公益组织。
十堰沧浪绿道环保服务中心负责人 尤林:“希望通过组织的力量吸引更多人参与(环保),形成全民参与河湖保护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美丽家乡做一份贡献。”
环境的改变必须依靠人的改变。倡导心灵环保,这里的环保公益组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沧浪绿道成立以来,围绕植树节、六五环境日、无车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他们积极开展植绿护绿、生态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并于2017年发起了十堰“民间河湖长”项目。
十堰沧浪绿道环保服务中心负责人 尤林:“我们一方面配合官方河长开展巡河护水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向他们反馈,共同推动河湖环境的改善,同时也在巡河过程当中,向公众宣传爱水护水的环保理念,提升大家的环保意识。”
如今,沧浪绿道已有300余名环保志愿者队伍,累计开展各类集体公益活动300余场次,带动2万多人次参与水源地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近四百个环境问题得到整改解决。
十堰环保志愿者 朱群霞:“我来十堰已经有20年了,这里早已成了我第二故乡。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生态环境做点贡献,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环保公益组织代表着公众的利益。在十堰市,还有一个环保公益组织专注于生态文明科普教育,通过一个儿童,影响一个家庭,带动社会大众参与到环保事业。
十堰九色鹿水生态推广中心理事 王珊:“我们今天在百二河水库沿线要做几件事情,就是我们要走进自然,开启我们的环保之行。首先我们要去捡拾垃圾,了解垃圾分类。”
每周“九色鹿”都会组织一场社会实践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孩子们宣讲环保知识。以保护水源区水生态为使命,“九色鹿”设计了“七个一”教育模式,采用“室内科普+室外体验”的方法,调动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探索欲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自然规律,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十堰九色鹿水生态推广中心理事 王珊:“‘九色鹿’从孩子做起, 通过‘小手拉大手,小小守井人’的系列活动,通过教育一个孩子来带动一个家庭, 继而去影响整个社会参与到我们的护水环保行动中来。”
为此,“九色鹿”联合政府发起了南水北调小小“守井人”培育计划,参与世界水日、十堰市生态文明日等大型水生态科普主题活动十余场,开展垃圾分类、河湖保护、自然体验室内外科普活动500余次。活动以体验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育模式,把生态环保的种子从小埋藏就在孩子们的心里。
十堰学生志愿者 彭弈闻:“我觉得我们这次活动十分有意思。我们不仅保护了生态,而且还学会了垃圾分类,用这些垃圾做了有趣的科学实验。”
作为官方环保机构的有益补充,十堰环保公益组织近年已招募民间河长100多名,累计开展“民间河长”、巡河净滩、我是 “守井人”等环保志愿活动百余次,参与人数近万人。
记者:湖北广电十堰融媒体记者站 赵龙文 杜可飞 程星婷 十堰台 吕行 周鑫
编辑: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