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乡风文明的“精神内核”——十堰市茅箭区陈罗村的嬗变之路

时间:2022-06-10 21:09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柯杨 杨前进 况蓉陈罗村位于十堰市茅箭区东城经济开发区,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村民275户677人。

曾几何时,该村环境脏乱差,邻里纠纷此起彼伏,婆媳不和、子女不孝现象突出,上访缠访不断……干群关系异常紧张,在大家的眼里,是个“钉子村”,难管难治。

360截图20220610210710634_副本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痛定思痛,他们通过充分调研达成共识:农村工作要以人为本,只有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才能“人心齐,泰山移。”他们决定从精神文明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在民主管理、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社会治理等方面精耕细作,实现了一个落后村向先进村的逆袭与嬗变。

抓民主管理,创造共享治理格局

360截图20220610210603593_副本

抓民主管理,就是更多地重视群众的主体地位,让群众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唱主角”、“当先锋”。他们广泛利用群众大会、院子会,向群众宣讲政策、通报工作、征求意见。除了村务、财务按照组序和规定时间在公开栏公开以外,村里还制作“明白卡”和“明白袋”,将所有和村民息息相关的事项全部反映到“明白卡”上,定期送到村民手中。并逐步形成了墙上公开、掌上公开、电话查询公开一体化的党务村务信息公开机制,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严格遵循“四议两公开”,保障群众决策权。推行重大事项必经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审议,村民大会决议,决策公开,结果公开的“四议两公开”,将各项村内事务置于群众的参与、决策和监督之下,使“两委”班子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村务在群众监督下开展,业绩在群众评判下彰显。推行村民自治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保障群众参与权。实行村干部、组干部、群众代表层级负责制,他们在每个村民小组中民主挑选5名左右公道正派的群众代表,每个代表联系7-9户群众。群众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首先由村民代表介入解决,村民代表若无法解决则交由组干部解决,组干部解决不了的再交由村干部解决。他们还实行奖励机制,群众代表每化解1件群众矛盾纠纷实行20元奖励,确保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抓环境整治,打造优美人居环境

360截图20220610210614714_副本

在进行乡风文明创建之前,陈罗村村民对环境卫生怨气大、期盼高。村“两委”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决定把村容环境整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花大力气主抓环境治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带头,按照自愿奉献的原则,组建起了陈罗村志愿者服务队,参与村内外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理清运背街小巷垃圾、治理河道、规范商贩出店经营、帮助农户整理庭院卫生等。目前,志愿者队伍已达80余人,每月开展志愿服务5-10次,每次活动至少有20人自愿参加。他们还对全村各家各户的居住环境实施“户评比”的总评分奖惩机制,以组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评分,年底再对全村每户的分数进行汇总并按百分制公布评比结果,对评分较高的进行奖励,对评分较低的户每扣1分扣款10元。在这样的奖惩机制下,陈罗村家家户户争相开展庭院清洁行动,自觉打扫院落,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

抓文明创建,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1_副本

陈罗村始终坚守“活动凝聚人心”的理念,坚持文化引领和精神文明创建,以活动团结带领群众、组织发动群众,提高群众的参与感和幸福感。他们每年至少组织大型文艺活动2次,每月至少组织文体活动1次。历次文艺活动都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结合身边事,村干部当主持人、群众当演员,自编自导反映时事政策、民俗文化、传统美德等的文艺节目并集中进行展演,不仅给了群众展示自我的机会,也欣赏到了丰富多彩的文艺,展现出了陈罗村的精神风貌,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出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例如节目《党群一心抗疫情》《扫黑除恶》《爷爷奶奶和我们》等给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定期会开展竞技活动,引导群众求新向好,提升生产生活技能,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如开展包饺子大赛、蒸包子大赛、包粽子大赛、抓鱼大赛等,让群众在这些比赛中中增进友情、凝聚共识。他们每年都会评选“四好村民”(好婆婆、好公公、好儿媳、好邻居),入选村民戴大红花、发大奖状,激励村民崇德向善。目前,陈罗村共评出80名“四好村民”。村里还对参加高考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凭录取通知书和高考成绩证明可以按照程序办理奖励金。

抓社会治理,建造有序社会环境

360截图20220610210654774_副本

陈罗村多年来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致力于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制定村规民约。通过征求村民意见,制定达成共识的村规民约,并根据实施情况修订完善,用村规民约切实规范村民言行和村务管理。开展评选乡贤活动。充分运用乡贤的声誉和威望,对村民遵规守约情况进行监督,通过乡贤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村内形成崇德向善的风尚,以乡贤文化助力社会治理。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在村内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大事少办、小事限办,奢侈浪费不办,党员干部禁办,引导广大村民养成文明节俭的生活方式。开设“道德法庭”,大力开展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孝廉教育,对违反道德的人和事由村民进行劝诫,引导村民树立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价值观。村里每周开展一次矛盾排查,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陈罗村民没有争当贫困户、低保户的情况,在项目拆迁过程中,没有提出无理诉求、恶意阻挠等现象。

回望过去几年,正是因为推进陈罗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每个足印中,都倾注着村民的参与和支持,倾注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汇聚如此大的力量,实现如此多的突破。陈罗村的经验就在于重视“人”的力量,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调动起村民的参与热情,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牢牢绷紧精神文明建设这根弦,化茧成蝶,实现了脱胎换骨的美丽嬗变。

编辑:李亚光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