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矿山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效果 绿色矿山企业达8家

时间:2022-05-31 11:20 来源:秦楚网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如何以绿色矿山创建为抓手,努力克服生态修复资金严重不足的现实困难?怎样攻坚克难、众志成城,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力度?在5月30日召开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贺德斌表示,经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矿山生态修复取得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效果。据悉,全市绿色矿山企业达到8家,其中竹溪芙丝矿泉水企业创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企业。

“狠抓大排查,坚决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狠抓大整治,坚决取缔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狠抓大修复,坚决还绿于山。”贺德斌告诉记者,该局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加大对矿山生态的修复力度。

通过清理,全市现有采矿权减少至187家,探矿权减至80家,正常生产的矿山企业48家。这48家企业,全部按照绿色矿山创建标准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力度;经过清理,摸清全市历史遗留矿山478个,其中307个矿山亟需修复,涉及面积1.5万亩。

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对非法开采、越界越层开采,私挖盗采的打击力度。坚决取缔了34家无证开采的矿山,对涉及触犯刑律的线索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特别是彻底铲除了茅箭区朝北沟采石厂非法采矿行为,清除了中心城区这一多年“毒瘤”。

据了解,全市478个历史遗留矿山,307个需修复,矿区面积达1.5万亩。目前已修复100余处,面积达3000亩。对现有在产矿山,责成相应企业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特别是郧阳区干沟矿区,累计投入修复资金7000万元,生态修复面积达1300亩。“另外,中心城区山体保护规划面积达到了37万亩,在保护范围内严禁开采矿石。”贺德斌说,该局下一步将站在十堰承担“一库碧水永续北送”的政治高度,抓好包括历史遗留矿山在内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结合当前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划定,加快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坚决做到生态修复与矿山开采“同步设计,同步修复”的双同步。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生态修复项目建设。

贺德斌介绍说,目前计划了两个较大的项目:总投资53亿元的丹江口库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6.6亿元的堵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各种努力,力争到2030年全市矿山开采企业全部创建成绿色矿山企业,全面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的高质量生态修复。”(秦楚网 记者 朱江 特约记者 叶相成)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