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北人 气温“跳伞”!湖北明日气温将低至5℃
昨晚,湖北多地雷声阵阵,暴雨预警连发,冷暖大反转正式拉开序幕!
今日,湖北自西向东有明显的暴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请注意防范!
图源:长江日报
同时受冷空气影响,今天省内将吹起4到6级偏北大风,阵风可达7到9级,大降温是真的要来了!
今天除恩施地区高温维持在20~23℃外,省内其他地区高温将降至13~16℃,一夕之间气温直接“垮塌”,武汉两天直降10℃,正式加入“全国气温跳伞大赛南方组”。
图源:中国天气
今晚到明天,湖北省内大部分地区将转为多云天气,恩施气温变化不大,其他地区仍将维持偏低气温。
湖北省最新天气预报
17日天气
鄂东北东部、鄂东南东部小雨转阴天;其他地区阴天到多云,鄂西北、鄂西南局部有零星小雨。
风:偏北风4到6级,阵风7到9级
最高气温:大部地区17~21℃
最低气温:恩施地区13~16℃;其他地区8~11℃
日平均气温:恩施地区16~18℃;其他地区13~15℃
18日天气
全省多云,鄂西南局部有零星小雨。
风:偏北风3到4级转2到3级
最高气温:恩施地区20~23℃;其他地区14~17℃
最低气温:北部5~7℃;南部7~9℃
19日天气
鄂西南、江汉平原南部、鄂东南多云转小雨;其他地区多云。
风:偏东风2到3级转偏北风3到4级
最高气温:西部14~17℃;东部17~20℃
最低气温:大部地区7~10℃
这是“倒春寒”吗?
不过,中央气象台首席气象专家毛留喜表示,这次降温过程还达不到“倒春寒”标准。
据介绍,“倒春寒”在气象上有明确标准。根据《倒春寒气象指标》,“倒春寒”主要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
“倒春寒的‘倒’字,就体现在前暖后冷上。一般北方多发生在4至5月,南方多发生在3至5月。”毛留喜表示。
展望后期,预计这股冷空气过后,在本周后半段还会有一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并对南方气温的打压会更加明显。
受眼下这股冷空气影响,我国前期气温偏暖的格局已经逐渐扭转,尤其是北方地区气温率先“触底”。而随着后一股冷空气更为深入南下,长江沿线一带的气温也将在20日至21日左右“触底”。
预计,3月下旬冷空气较为活跃,除了青藏高原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外,其他大部地区平均气温都将较常年同期偏低1~2℃。
气象部门提醒:
加强防范大风、雷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交通、户外作业等的不利影响。做好高空和临时搭建物防风加固。关注临近天气预报和气象预警信号,减少户外活动,注意将窗户、阳台上的花盆、装饰物放置在屋内以免坠落。此外,由于降温剧烈,公众需注意及时添加衣物。(综合自 湖北气象 湖北日报)
直降20℃! 全国气温跳伞大赛来了 哪些地方一夜返冬?
前方高能!16日至18日,受一股转折式冷空气影响,中东部现大面积“换季”式降温,大部地区降温4~10℃,局地累计降温超20℃!南方显著偏高的气温大幅回落,北方多地重返寒冬。全国气温“跳伞”大赛已经打响,看哪些地方气温急降“落地”一夜返冬?
北方组气温“高空跳伞” 太原郑州气温直降21℃
近日北方多地暖如春天,不过随着冷空气自北向南逐渐推进,今明两天北方将陆续开启降温进程,并在18日前后降至近期低点,其中河北南部、河南中西部、山东西部和北部降温幅度可达12℃以上。
省会级城市中,太原、郑州是全国“高空跳伞”比赛的冠军选手。昨天太原最高气温25℃、郑州27℃,还暖如初夏,到17日两地最高气温分别只有4℃、6℃,累计降温21℃,是全国省会级城市中降温最剧烈的城市,一夜之间如换两季,短袖换棉袄。
济南、石家庄略逊一筹,但降温幅度也有15℃左右,北京、天津降幅13℃左右。降温过后,上述地区最高气温仅个位数,将与常年2月上旬气温水平相当。尤其天津、北京、济南明后天还有小雪或雨夹雪天气,是冬天的“标配”了。
友情提醒,此次气温“跳伞”大赛中,北方组竞争激烈,仅累计降幅超15℃的省会级城市入围决赛,呼吁没有入围的小伙伴也要关注当地预警预报,及时添衣!
南方组由夏“跳”回冬 合肥累计降温19℃
南方组“跳伞”大赛稍晚开赛,但刺激程度不输北方。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张娟介绍,目前南方大部仿佛在过夏天,像今天江南一带最高气温还接近30℃左右,多地热如6月,但明天降温开启后,气温将直线下滑,江苏、安徽等不少地方还将出现气温倒降,午后冷过早晨。
省会级城市中,合肥一马当先,率先“跳”出19℃气温降幅,南京紧跟其后,降幅可达18℃。此外,武汉、上海、杭州、南昌气温降幅也均超10℃。
重点关注合肥、武汉、南京,今天三地最高气温将达29℃、27℃、30℃,妥妥的夏天,但到明天最高气温都仅10℃出头,一夕之间气温直接“垮塌”,一“跳”换两季!
中国天气网温馨提醒,“跳伞”大赛虽有输赢,但应对降温南北方小伙伴都需高度关注,尤其在降温同时,中东部还有大范围雨雪、大风天气,湿冷感将更加明显,需特别注意添衣防寒,避免感冒。(中国天气网)
相关报道
编辑:王聪骢